上海闵行开发区把劣势企业“请”出去
华声报讯:据新华网上海频道报道,在国家级工业开发区中资格最老、地域面积最小的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开发区土地资源不断实施精耕细作、引优汰劣,近几年创造了对区内劣势企业的厂房和土地进行“回购”、重复使用,以及帮助区内优势企业提高地块容积率和覆盖率、实现“零地块”招商等两项经验。 这样做,既提高了开发区土地的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又进一步优化了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了吸引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依2004年纯工业用地计算,闵行开发区每平方公里的销售收入已超过125亿元人民币,上缴税收超过15亿人民币,累计吸引投资超过11亿美元,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81万元人民币,在单位面积上惜土如金创造的这些业绩,都名列国家级开发区的前列。 40%企业创造95%效益,60%企业处于均势、劣势状态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6年8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域面积3.5平方公里。到2004年底,闵行开发区已完成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工作,土地开发率达到100%,引进的项目共163个,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进区项目合同投资额达到24.59亿美元,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投资的项目达40多家,其中有全球500强企业34家,大多数企业具有层次高、技术含量高、投资额高、附加值高、投资回报高的特征。整个开发区的销售利税率超过20%。 然而,在总体效益较好的情况下,开发区管理部门经动态分析也敏锐地发现了区内企业间质量和效益不均衡状况。优势企业数量在开发区约占40%,而其销售收入、税收、关税和利润四项指针平均要占开发区总指针的95%以上。也就是说,开发区内有60%的企业,处于均势、甚至劣势状态。还有一些企业入区后占了土地,却长期没有立项,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如1987年进入开发区的上海五洲针织有限公司,厂房建筑面积11186平方米,占地面积8219平方米,投资额为522万美元,由于纺织业不景气,公司长期处于停产状态。又如1993年进入开发区的中外合资上海联合利华有限公司,厂房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投资额为12000万美元,公司逐步把业务转移到合肥以后,自2003年起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创造六种回购土地方式,已回购再利用土地33万平方米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需要把这些劣势企业“请出”开发区;但这些企业同开发区的土地使用合同又未到期。要迁出这些企业,面临法律难题。开发区决定利用这些年的利润积累,采用“重点突破,一企一策”的办法,在法律框架内,逐一破解回购劣势企业土地的难题。截至2005年3月,开发区累计回购厂房约22万平方米,回购再利用的土地约33万平方米,占开发区可利用土地的15%。 据了解,闵行开发区“请出”劣势企业的方式有调整回购、动迁回购、拍卖回购、协议回购、违约回购、合资到期回购等六种。在开发区设立之初,曾有一些地块租给外单位作仓储之用;在土地开发率几近100%以后,寸土寸金的地块用作仓储显然极不合理。开发区管理部门向这些单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过细地帮助他们迁出开发区,将调整回购的这些地块供YKK、圣戈班等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之用。 每回购一笔土地,都经过异常艰苦细致的工作 除了开发区第一家企业环球玩具公司是2004年4月合资20年到期被回购的以外,开发区每回购一笔土地、厂房,都经过异常艰苦细致的工作。如上海太平洋陶瓷有限公司因资不低债,长期停产,房产抵押给了银行,2002年开发区以190多万元的价格和注销800多万元应收帐款的代价,在法院拍卖时回购了该公司的地块,作为开发区内优势企业德克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扩大再生产使用,使这家企业的销售收入、税收、利润2004年比2002年翻一番。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五洲针织公司,其土地厂房也是同样通过拍卖形式回购的。开发区管理部门摸准联合利华公司已决意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外地以后,通过谈判在2005年初协议回购了联合利华公司的厂房土地,在这一地块引进世界500强企业ABB公司投资项目,从而与已入园区的ABB低压电机项目形成一个ABB产业集群。 2003年,中外合资富士施乐复印机公司提出要在原址扩大并增资10亿日元,建设第二工厂。开发区认为,该企业周围的5家企业,效益都不理想。为了富士施乐复印机公司的扩产,开发区管理方逐一上门做说服工作,对这5家企业的13000多平方米厂房和8000平方米的土地展开了难度很大的置换和动迁。他们针对5家企业的不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出可行的方案,或给动迁企业以适当的补偿,或帮助企业另外寻找合适的地块,或给予一定期限的免费仓库等等,终于圆满地与各企业签订了相关的厂房、场地补偿和房屋拆迁等总计20多项协议。上海富士施乐复印机公司第二工厂扩大投产后,复印机年生产能力即从9万台跃升至30万台,年销售额将增加至30亿元左右,实现了在同一地块上高得多的产出。 提高地块覆盖率、容积率,实现“零地块”招商 上海闵行开发区另一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经验是:通过落实政策,实现“零地块”招商。开发区管理方兵分几路,积极向区内所有外资企业宣传市政府新近发布的《上海市对郊区工业用地的规划》,该规划将覆盖率从0.4调整为0.5、容积率从1.0调整为1.5,通过提高地块的容积率和覆盖率,帮助企业在不增场地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外商独资企业上海吉田拉链有限公司因生产扩大,需要增加污水处理设备和仓库,为此开发区领导和相关部门及时上门实地考察,积极出主意,通过帮助企业调整绿化布局,提高现有的土地覆盖率,不增加土地就新建了7000平方米厂房,满足了企业增产增能的需要。该企业2004年生产拉练约4亿条,排名世界第4;到2008年将达到年生产13亿条拉练的能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拉练生产企业。闵行开发区准备通过这种方式,二、三年内再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十个百分点。 集约化利用土地,使闵行开发区开发效率达到1:24,即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累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约10亿元,而开发区累计上缴税收240.45亿元,等于投资一个闵行开发区,创造了24个闵行开发区,为国家积累了可观的优质国有资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