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侨华人 | 中国侨界 | 投资创业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中华文化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首页
>>华侨华人

 

外报评中国文化节: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2005年10月6日

    
    华声报讯:据中新网转载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5日发表的文章说,筹备4年,号称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中国文化节”10月1日晚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包括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在内的美国观众观赏了一台荟萃中国京剧、杂技、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艺晚会,也为这个中美首次合作的大规模文化交流活动掀开序幕。
    
    据知,26年前,200名美国孩童也曾在肯尼迪艺术中心这个舞台上,以中文演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欢迎前去访问的邓小平;而今在同个舞台上,伴着中国民谣《茉莉花》的优美曲调为“中国文化节”开场,30个特别展现中国传统和现代艺术精华的项目,承载着的已经是许多人都难以想像的中国。
    
    从华盛顿把焦距拉到日本爱知县,在日前结束的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万余名观众也通过中国馆“上海周”活动里的一台《相聚2010》大型文艺演出,对中国京剧、少林功夫和女子十二乐坊呈献的中国民乐有了新的认识。
    
    无论是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的“中国文化文节”里突出文化古都“魅力北京、人文奥运”主题,或是在日本爱知县世博会展现上海的活力四射,中国近年来对于把北京和上海摆在世界的舞台是不遗余力。
    
    去年,中国也曾在巴黎举行盛大的“中国文化节”,同样在当地引起很大的反响。一幅幅中国文化忙碌“走出去”,外国经济热切走进来的热闹景观,就这么一直不断交替着重现着。而这一道道风景线越是和谐,越是跟当前中美及欧洲与中国的纺织战,及当今国际外交政治里的“中国威胁论”形成强烈对比。
    
    中国近年在对外场合,经常把旋律优美平和的江南民谣《茉莉花》介绍给世界,似乎是目前不断强调“和平发展”、“和谐社会”来对抗威胁论的前奏。美国西北高中铜乐队在参加本届上海旅游节的花车巡游时,还特别演奏了这首中国民谣作见面礼,足见《茉莉花》的“软外交”功力。
    
    日前出版的最新一期亚洲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轰动全中国的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也足见中国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现象,很快就吸引世界的眼球。
    
    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总裁麦克·凯瑟在就“中国文化节”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仍有待拓展,因此他把这活动看作美中文化交流的新开始。特别前去参与盛会的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我们在秋天收获了艺术,也种下了友谊的种子”。
    
    肯尼迪中心地板上镌刻有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一句名言:“当历史的尘埃散尽,使我们名垂青史的不是战争或政治上的胜利,而是对人类精神的贡献。”
    
    其实,数千年来不论朝代怎么转变,流传至今的中国文化,也在说明相同的道理。中国人应该比谁都明白,以不同形态出现的“茉莉花”,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吴新慧)
    


相关文章
  · “中国文化节”高潮迭起 受美主流社会好评
  · 中国文化节上美国民众体验中国民俗
  · “中国文化节”美国揭幕 胡锦涛布什致贺词
  · 中国文化节10月1日在美开幕 规模历史最大
  · 规模空前的“中国文化节”将亮相美国

· 华盛顿“中国文化节”:品味菁华 感受魅力
· 美报评中华文化节:华盛顿闪耀中华文化之光
· 《欧洲时报》倡议华人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 华裔科学家获提名竞逐诺贝尔医学奖
· 纽约房地产市场降温趋势渐显 华人表欢迎
· 美籍华人10年花掉700万家产创制针画
· “中华道德·青春创意”大赛向华人征作品
· 中国民乐在华盛顿中国文化节上大放异彩
· 休斯敦华人扛过大飓风
· 英国机场琢磨中国游客心思
· 入籍:毕生难忘的故事
· 海外中秋,除了月饼,还有什么?
· 赵燕被殴案的幕前幕后
· 大马百万华人尽情挥洒中秋文化
· 西伯利亚中国“淘金者”的真相
· 中国警务官去南非保护华人
· 全球“反独促统”维也纳大会
· 纪念郑和下西洋
· 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
· 海外华侨华人支持中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 情系热土——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捐赠国内公益事业纪实
· 华裔从政之路
· 海外华人新社团
· 海外华裔科学家最新成果
栏目信箱:qw@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