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首例海外远程视频公证顺利完成
中国侨网江门7月23日电 据江门市委统战部消息,7月21日,江门市五邑公证处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联合办理了江门首例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这是该公证处入选司法部和外交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机构后,首次开展相关业务,也是江门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在提升涉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方面的又一新突破。
旅居新加坡的中国公民梁女士是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人,其父亲梁先生于2008年去世,在恩平市留有相关遗产,由于梁先生的子女有的在国内生活,有的在外国定居,加上近年来新冠疫情原因,几位继承人一直没有办法回国一同办理继承相关手续,相关遗产至今未能办理继承手续。作为继承人之一的梁女士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放弃继承权。近期,她通过恩平市的亲友得知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公证处可以办理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于是向五邑公证处提出申请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收到公证申请后,五邑公证处立即成立海外远程视频工作小组,协助当事人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取得联系。
21日上午,在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工作人员核实梁女士的证件后,五邑公证处公证人员对梁女士进行了身份确认,双方通过远程视频平台完成了笔录询问、签署文件核对、线上签名等公证程序。随后,在使馆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梁女士完成了线下签名程序。整个办证过程仅用时30分钟。
程序结束后,使馆工作人员会将梁女士签署的纸质文件进行密封处理并寄到五邑公证处。五邑公证处收到文件后在1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并邮寄到梁女士在江门的亲属家中。
江门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实施“侨都赋能”工程,其中明确要求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万华侨华人中彰显侨都担当。涉外公证事务是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在国外经商或者留学的中国公民无法回国办理公证。为了解决中国公民在海外的“急难愁盼”问题,江门市司法局、市外事局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需求情况,争取政策支持。今年5月,五邑公证处成为司法部和外交部确定的全国94家(广东5家)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机构之一。
江门市司法局局长芶晓彤表示,江门素有“中国侨都”之称,提升和维护华侨华人在国内的合法权益是“侨都赋能”工程的目的所在。未来,江门市司法局将联合江门市委外办、江门市侨联开发更多的涉外法律服务产品和服务事项,把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和域外法律查明完善到下一步的工作中,全面优化法律服务环境,为江门营商环境提供优质的法治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