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嵌铜艺人林潮明 给手拉壶穿上“金镂衣”

日前,记者在(潮州)枫溪区全福村林潮明的家中,看到一些用嵌铜工艺加工过的手拉壶,感觉耳目一新。嵌铜工艺不仅能将美化手拉壶,还能令破壶“重生”,古韵的手拉壶遇上具有古朴气息的铜片,两者相得益彰,独特韵味。林潮明一边给我们泡茶,一边向记者讲述他用嵌铜工艺美化手拉壶的故事。
10多年前,有一次林潮明到朋友家做客,正巧朋友正在制作手拉壶,看着普通的陶泥经过朋友的妙手,变成手拉壶,他感觉很新奇,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自己看书慢慢琢磨、研究如何制作,不时请教朋友。从起初尝试制作手制壶,到慢慢制作手拉壶,林潮明一步步摸索着。在此期间,林潮明在西湖公园边摆摊,出售自制的手拉壶,也正是那时,他遇到了后来传授他嵌铜工艺的师傅——陈英钦。
“由于我对手拉壶技艺有一定了解,所以能修复一些破裂的较为严重的手拉壶。首先要将碎片进行拼凑、简单固定、恢复原样,然后才接着其他工序。”林潮明告诉记者。用嵌铜工艺来修补破碎的手拉壶或器具,要经过剪铜片,焊接,挫平,打磨抛光,仿古等程序。
焊接是一门细活儿,需要一定的技术。“使用火枪进行焊接时,时间的掌握很是重要。”林潮明告诉记者,刚开始,由于时间掌握的不对,壶身会开裂。而焊接时间太短,铜片则无法服帖在壶上,修复也难以进行。而这一步骤需要不断的练习与钻研才能很好的掌握。
而挫平镶嵌的铜片边缘看似挺简单,其实很难,耗时也是最长的,根据器具或手拉壶的破碎程度,耗费的时间最长的要十多天。在这过程中,连他这样的“老手”,仍然时常会被工具划破手。“由于茶壶或是其他器具都是有弧度的,挫平镶嵌铜片的边缘时,手中的工具难免会滑动,不时手就会扎到流血。”说完,他让记者看他的手,手上仍留有一些较深的疤痕。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林潮明经常思考着如何在嵌铜工艺创作上求新、求变。他告诉记者,由于是纯手工制作,每件作品都没有模板,每一件都是原创,都有自己的特色,需要费神去创作。林潮明将日常生活的风物融入到嵌铜工艺作品的创作中,赋予了嵌铜作品质朴的灵魂,也打上了带着他个人性格的烙印。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潮明的技艺越来越精湛,他制作的嵌铜作品《古松铜寿》在今年获得了第六届“大地奖”陶瓷作品的银奖。
“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觉得太辛苦,不太愿意学这门手艺了或是学习过程中半途而废。”林潮明笑笑说道,让他欣喜的是,自己读完大学的儿子对这门技艺也感兴趣,目前也学起了嵌铜工艺。(本报记者 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