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佛山夜蒲生活变迁:迪厅成为回忆 清吧渐渐流行

2016年09月19日 14:38   来源:佛山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岭南天地酒吧街是佛山酒吧较聚集的地方。 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岭南天地酒吧街是佛山酒吧较聚集的地方。 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大树吧在佛山有好口碑,吧台是老顾客的最爱。/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文艺酒吧偏爱木质装修,致力营造温馨气氛。

  编者按

  酒吧对于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而言,是心灵的港湾。人们在舒适的音乐中,摇曳的灯光下,忽略旁人、释放压力、享受私人时光。酒吧,在日渐加快的都市生活中,饰演着“港湾”的角色。

  从今年4月起,《佛山日报》美酒版开设“佛山酒吧巡礼”栏目,寻找佛山特色酒吧,关注佛山酒吧文化,聚焦亚文化产生地。从本期起,本栏目将陆续推出关于佛山酒吧文化现状观察报道,关注佛山夜生活变迁、酒吧生存状态,探讨酒吧经营发展路线及酒吧街是否有设立的必要等问题。

  夕阳落下,夜幕降临,当夜色笼罩大地,只剩下皎洁的月光和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在指引前方时,佛山人就像夜精灵一样,走出家门,穿梭在横街窄巷,开始寻觅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在这座五光十色、愈见繁华的文化名城下,夜精灵们将去往何处?他们或许会选择在只看得见人影、只听得见音乐的夜店中肆意狂欢,也可能会选择在清吧的角落一隅独自赏酒。从盛行的迪斯科文化到如今的文艺清吧,佛山的夜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走,去跳迪斯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迪斯科风靡世界,每当入夜,歌舞厅紧闭的大门里透出闪耀的灯光和微弱的强节拍音乐,人们陆续地、三五成群地闪身进入,在这里开启精彩的夜生活。

  现在的年轻人每逢周末就会相约,“走,去酒吧玩”;但那时候的年轻人,特别流行的一句话是:“走,去跳迪斯科。”迪斯科充满魔力,它让青年人在快节奏的音乐中跳起狂欢式的舞蹈,被认为是“宣泄情绪的艺术方式”。

  迪斯科似乎就为青年人而生,就是为黑夜而生,它强劲的、不分轻重的、像节拍器一样作响的4/4拍子轰炸着每一个人的耳膜,伴随着悬挂在舞池中央迪斯科球的反射光,人们在这里肆意狂欢,尽情呐喊。

  那时候的迪斯科不知能否算得上是大众文化,但它曾是佛山人夜生活中最喧嚣、最热闹、最闪亮的一部分,被放在了记忆中。

  迪厅成为回忆

  一名曾经也爱“夜蒲”的酒行老板告诉记者,在当时,去迪斯科厅是一种时髦,“年轻嘛,大把精力,一到晚上就去‘蒲’。喝酒、跳舞、交朋友。”

  那时候很多年轻人走进了迪斯科舞池,但是他们也很怕因此招来异样的目光,毕竟那时候的迪斯科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放纵、混乱,甚至是犯罪。那位老板说,有几种人是不会喊去跳迪斯科的,甚至不大愿意让他们知道自己去迪厅,他掐着手指一边数一边说:“比如父母、老师、女朋友,其实除了一起玩的朋友以外,都不大愿意见到熟人。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这一面,很尴尬。”

  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迪斯科文化在中国的生命也很短暂。开放的社会,越来越多新鲜事物涌入国内,狂热的迪斯科风潮渐渐消退。曾在1986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中国迪斯科女王”的一代歌后,在1987年出国,而她1996年回到北京时,看到已经是崔健的摇滚在当家了。

  渐渐流行的清吧

  当精神文化活动不再单调,当都市生活节奏日渐加快,高强度、快节奏的迪斯科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在佛山经济迅猛发展的路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界精英来到这片土地上。这群人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需要的不再是喧闹、消耗体力的迪厅,而是在疲惫工作之后能够让自己舒适的娱乐场所。他们需要的是短暂抽离压力,需要的是放松休闲,需要的是“深夜食堂”,甚至说是“精神治愈”。

    Kiko是广州人,16岁从广州来到佛山工作,现在是一家清吧的老板,在圈内,很多人都认识这位“90后”女老板。到佛山不久,Kiko就在一家清吧内当起了店长,她回忆,当时佛山的清吧很少,闹吧比较多,“现在就不同啦,到处都是(清吧),岭南天地、创意产业园,还有很多散铺,都以清吧为主。”

    至今,Kiko已经在佛山的酒吧圈内“混”了差不多十年,从2014年开始,她也在佛山市皇冠假日酒店附近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清吧,按照自己的理念经营着,“一定不能有色盅,这是我一直坚持的。”在她的心目中,清吧是给客人休闲、放松的地方,不希望过于嘈杂。

  佛山酒吧遍地开花

  近几年,清吧如雨后春笋般在佛山开张,主题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有以乐队为特色的本地酒吧“大树吧”,有主打花式鸡尾酒的“fancy cocktail”,有以红酒体验为理念的“胡桃里”,有专营精酿啤酒的“1929玻璃屋”,还有“老板是外国人”这样有话题性的“海怪”“Summer House”等。

  不同的定位,形成不同的酒吧特色,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来尝鲜的客人。

  大学毕业后回到佛山工作,方俊源目前在一家金融企业上班,作为“80后”,他没有经历过迪斯科盛行的那个年代,他认为很难理解父辈们喜欢这样吵杂、喧嚣的休闲环境,“我老爸以前也去,我觉得太吵了,说话都听不清。我觉得下班之后几个朋友一起坐下来喝喝酒、聊聊天,这不挺好吗?”

  对于酒吧经营者而言,有自己的定位至关重要,但是酒吧的创新永远赶不上消费者的“变心”。岭南天地宝莲纳德国啤酒餐厅的店长袁伟豪说:“消费者永远在追求新鲜,这里开了一家,有兴趣去试一下,但是就算再喜欢,他也不可能天天来。”他认为,佛山的酒吧越开越多,但是寿命也都很短,经营者需要思考战略调整的问题。文/图 佛山日报记者汤文燕(署名除外)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