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企业再下南洋 将东南亚作为企业全球化桥头堡

“在印尼30多个城市的仓储式连锁卖场里,你都能看到江门制造的产品。”印尼长友集团董事长黄一君向来访嘉宾介绍,“我们销售的7万多种商品中,有2000多种都来自江门。”
由于地缘相近,江门与东南亚诸国商贸合作历史源远流长,五邑籍华侨华人遍布东南亚。江门人敢为人先,众多先辈下南洋,凭借智慧白手起家,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
如今,再下南洋的江门人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将东南亚作为企业全球化运作的一个桥头堡。近日,第五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大会以“畅聚雅加达,共享‘一带一路’新机遇”为主题,积极推动海内外华侨华人与印尼本地的产业进行对接。
在世青会开幕式上,针对江门和印尼的合作,江门市市长邓伟根表示,江门和印尼两地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共通性,印尼庞大的市场和江门的产业优势相契合,随着双方互信不断加深,务实合作前景更加广阔。华侨华人青年可以以这次大会为契机,不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加强交流合作,书写“一带一路”的时代新篇章。
世青会举办期间,南方日报特派记者随企业考察团深入印尼当地企业走访,发现不少江门企业已抢占先机,与印尼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并借此打开东南亚市场。
A 先辈漂洋过海创业华侨青年回乡投资
早在唐宋时期,五邑华侨便远渡南洋,开启了五邑移民活动的序幕。在江门,现存的“南洋村”是当年华侨先辈们“下南洋”辉煌的见证。如在台山市汶秧村,村子里的人更喜欢将汶秧村称为“南洋村”,因为这个村子是当年先辈“下南洋”之后的直接产物。
“据说最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位曹姓村民为了谋生计,孑然一身从大同河出发,远赴南洋,在一木器家具厂当杂工,几经磨练,有了熟练的技术,接着自己开厂兼做木材生意,后来生意做得十分红火,人手不足,于是回乡招募了一批乡亲一起出洋打拼。十多年后,家乡来的兄弟帮他赚了不少钱,他也不亏待兄弟们,给了每个人一笔钱,还亲自设计了图纸,让这些兄弟风光回乡盖房。于是就形成了汶秧村。”端芬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林奕钦介绍。
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下,江门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成为首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广东省唯一小微双创综合改革试点市,打造了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三大国家级平台,创建了“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中国青创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全国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等全国、全球华侨华人双创平台,着力打造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之都、全球华侨华人创业创新之城。华侨华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已成为历史,东南亚华侨青年回乡投资正逐渐成为潮流。
“江门的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很好,但过去由于缺少对接的平台,我们在印尼的产业难以跟家乡对接。”印尼广肇总会三马林达广肇会馆主席翁肇鸿说道。近几年来,随着江门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华侨华人的投资需求,越来越多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也正在搭建起来。如通过印尼广肇总会,翁肇鸿就与新会区政府进行了沟通和联系,在沙堆镇投资造船项目。
“在中国做生意,你能抓住很多新机遇。”翁肇鸿笑着说,“但你要学会适应国情,调查好市场情况,适当表达需求,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据了解,目前沙堆镇的造船项目运营良好,为翁肇鸿带来不少的收益。
“我不会忘记我来自五邑,这种情感是不会改变的。”翁肇鸿说,落叶归根,自己选在新会设厂,也是想为家乡建设尽一点绵力。
B 现如今江企再下南洋 深耕市场渠道是关键
近年来,“江门制造”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完成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积累,开启全球经营。东南亚国家幅员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东南亚成为江门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重点区域。依靠与当地的企业、华人社团进行合作,江门企业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同的合作模式。
印尼长友集团是一家集五金、DIY家装家居用品及精品家具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团,产品线几乎覆盖日常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在深耕印尼市场六十载的过程中,长友集团凭借明码实价、品类齐全的大型仓储式连锁卖场,彻底变革了印尼当地零售行业的传统交易模式,年销售达60亿美元。
由于没有自己的工厂,每一年,长友集团都会向江门当地的企业采购近2000种商品,输送到印尼市场上进行销售。黄一君介绍,每一年,长友集团与江门企业的贸易额就达到30亿元人民币。
“江门的产业基础良好,他的产业集中、产品类型丰富、质量有保证,是我们在中国进行采购的第一选择。”长友集团采购总监朱志伟向记者介绍,长友集团在江门采购的商品主要包括卫浴产品、不锈钢产品、小家电、酒店用品等。
江门市科业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精密电机、电风扇、各种风机以及家电产品的企业,也是长友集团在江门的合作企业之一。2016年初,科业电器借力长友集团的销售渠道,将其电机和风扇等产品成功打入印尼市场,在印尼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今年初到现在,通过与长友集团合作,我们在印尼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30万美元。这对我们打开印尼市场,甚至是东南亚市场,都是十分关键的。”科业电器董事长何向明向记者介绍。
如今,科业电器与长友集团的合作模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向其提供产品成品,二是向其提供产品的核心零部件,长友集团在印尼当地进行组装,从而帮助长友集团在印尼当地建立起自身的生产线。
“目前我们还没有考虑在印尼建立生产线。”何向明认为,东南亚国家资源优势有别,江门企业抢占东南亚市场不妨抛弃买地设厂的重资产投资逻辑,先深耕市场渠道和树立品牌,熟悉当地市场之后再考虑是否设厂。
C 江企通过世青会 携手东南亚制造谋竞合
2015年,江门对印尼出口达10.04亿元,出口的主要商品有纺织品、通断保护电路装置及零件、电线和电缆、灯具、照明装置及零件等。
在第五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举办期间,为更广泛地发挥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的平台作用,帮助江门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结合江门特色产业和东南亚市场情况,大会为江门和印尼两地五大行业(食品、家庭用品、建材及电子光电、机电及家电、旅游及其他)的企业举办了多场专题商务对接洽谈会。
洽谈会结束后,主办方还组织企业深入印尼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实地商贸对接,考察东南亚市场环境并挖掘更多商机。
江门企业如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不少江门企业看好东南亚市场。江门芝山五金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达全表示,此前由于留学的关系,对欧美市场比较熟悉。但东南亚有着原料、人力等资源优势,他十分看好这个市场。
首次参加世青会的许晓龙是越南胡志明市慈渡集团公司董事长,这一次他与另外4位来自越南的企业家共同来参加这次大会。在世青会的商务对接洽谈会中,许晓龙一行也与现场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进行了交流对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结识更多海外企业家,介绍他们来越南投资发展。同时,我们也在考虑在江门建设工厂,把我们在越南的产业引到江门去。”许晓龙说。
“东南亚市场逐渐发展成熟,低端的粗制滥造的传统制造业产品在这里已渐渐失去市场,因此,江门要开拓东南亚市场,就要先过质量关,用优质的产品激发消费者的潜力。”黄一君分析。此外,江门企业想要开拓市场,就必须对产品进行创新改造,使之更适合印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东南亚正面临着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曹云华指出,“东南亚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将会欢迎能够带来更多的高水平贸易与投资合作的‘海上丝路’倡议。这将会成为华侨华人青年在东南亚市场进行创业创新的突破口,江门企业也能通过合作找到企业效益增长的突破口。
江门双创优势
◎首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
◎广东省唯一小微双创综合改革试点市
◎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三大国家级平台
◎“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中国青创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全国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等华侨华人双创平台
侨都“十个一”
一个品牌(标识、全媒体)、一个经济发展平台、一个研究教育阵地、一个展馆、一座纪念碑、一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批名镇名村名街名建筑、一批艺术作品、一个交流舞台、一个机构(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戴惠甜 通讯员 冯霞 谭芸馨 统筹:詹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