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晋江梧林华侨建筑群洋楼古厝将"活化"成新景观

2016年10月13日 13:45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在晋江梧林古村落,蔡德鑨楼群汇聚闽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民居、古罗马式洋楼于一体。
    在晋江梧林古村落,蔡德鑨楼群汇聚闽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民居、古罗马式洋楼于一体。 福建日报记者李向娟摄

  漫步在晋江新塘街道梧林古村落,仿佛翻开一部厚重的近代华侨史书。近日,记者来到梧林古村落采访时发现,一栋栋瑰丽多样的古厝洋楼,造型各异,充满着异域风情,如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中西合璧民居等等,追忆着老一代晋江华侨“走南洋”的艰难岁月,也讲述着一个个海外创业有成、返乡寻厝的温馨故事。

  梧林华侨建筑群 德鑨楼最具特色

  在梧林华侨建筑群中,记者见到当地最具特色的闽南大厝——蔡德鑨楼群。眼前这片汇聚闽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民居、古罗马式洋楼于一体的建筑群体,其洋楼外部为钢筋混凝土夯墙,以古罗马式建筑风格呈现,但内部却依然保留着闽南大厝的空间机理。大楼的正面设外廊,以四支罗马科林斯廊柱支撑,廊柱上装饰有吉祥图案的拱券连接,而罗马式山花、水泥宝瓶栏杆围合楼上走廊。在三楼的厅堂上,可以见到墙上题刻着《蔡德鑨行寔》等文章,承载着主人蔡德鑨等的奋斗史,激励其后人勤俭创业、回哺故园的情怀。

  尽管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但德鑨楼的木作油漆仍光亮如新,可见当年建楼的考究。据当地村民介绍,德鑨楼建设完工后,蔡德鑨又聘请英国设计师为其设计“五层厝”,并从上海派遣100多名混凝土建筑工人为“五层厝”日夜连班夯注外墙及柱、栏。不过,当“五层厝”大楼主体完工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蔡德鑨家族只好放弃洋楼的后期装修,而是把钱财花在抗日救亡运动上。尽管如此,但这栋楼的门窗、廊柱、山花等建筑细部仍洋溢着浓郁的南洋情调。

  与德鑨楼风格迥然不同,村里有栋出名的哥特式建筑。这幢建于1938年的西式洋楼是旅菲侨胞蔡顺意的宅邸,但当地人都称之为“旧学堂”。原来,据说蔡顺意最初建这楼是想开办“批馆”,为海外华侨与本地侨眷提供书信投递和货币汇兑服务。但大楼开始内部装修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侨道被封锁。于是,蔡顺意遂将用于装修洋楼的钱银捐给国内政府,支持抗战。新中国成立后,蔡顺意家族慷慨地将该楼借与乡民兴办学堂、发展教育,直至1987年新小学建成后,学堂才迁出。

  “我们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华侨建筑群,现存有99幢,占地220多亩,都是早期‘走南洋’的晋江华侨海外创业有成后,汇款回乡建造的,成为当地华侨衣锦还乡的佳话。”梧林古村落文史爱好者许文体告诉记者,这些各具特色的华侨建筑,在建筑修饰的细节很讲究,如精细的木雕、砖雕、石雕、灰雕、剪磁等传统手工艺饰件的运用,成为是洋楼中最为宝贵艺术品,其中以 “胸怀祖国”和“长程小筑”最具代表,而“长程小筑”还曾引来泉州名人曾遒(清光绪举人)到此参观并赋诗……

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洗礼,不少梧林古厝洋楼日渐斑驳,有的墙体剥落,有的出现坍塌。福建日报记者李向娟摄

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洗礼,不少梧林古厝洋楼日渐斑驳,有的墙体剥落,有的出现坍塌。福建日报记者李向娟摄

  99幢洋楼古厝 欲“活化”成新景观

  原来,梧林一带村民早在明洪武年间就开始向海外移民,经过多年的打拼,不少华侨在异域他乡出人头地。据不完全统计,仅菲律宾、香港两个地区就有梧林华侨1万多人。其中近代的华侨名人以蔡德鑨家族及蔡顺意家族最有名。蔡家老六德鑨年少时便前往菲律宾谋生,经多年摸索,经营玻璃生意,后来事业越做越旺,就变成跨行业的大亨了。德鑨楼群正是此间建造的,它描绘了蔡德鑨家族发展壮大的轨迹。后来,在返哺亲人思想的影响下,在外华侨纷纷返乡建厝。于是,一个不大的村落里就涌现出许多中西合璧建筑。除了洋楼林立外,村内也有不少闽南官式大厝群,“三栋厝”便是其中之一。它是是旅菲侨胞蔡咸哂、蔡咸乾、蔡咸揣兄弟合建的建筑群,始建于19世纪末。

  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古厝洋楼日渐斑驳,但不同的建筑物却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故事。这些故事值得后人用心去聆听,去传续。“后续最好建设一个华侨文化博物馆,展示这段晋江华侨走南洋的不凡历史,以吸引华侨后代回乡寻根祭祖,也追忆这段活生生的华侨史。”不少文史专业人士这样建议。

  “然而,这些久经风霜的洋楼大厝,因为缺乏维护和保养,如今开始破落了。有的破损厉害、墙体剥落,有的久无人居、出现坍塌等不同程度的毁坏,令人忧心重重,亟需加大生态性保护。”许先生向记者坦言。

  基于梧林华侨建筑群是部可贵的华侨史,如今,泉州市、晋江市及当地街道、社区开始重视,已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环境整治、硬化、绿化社区道路,修整古民居10多栋等,并将其列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晋江市展示点”。

  不过,这些凝聚情感的华侨建筑,修缮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许文体分析说,经过多代的散枝、传承,这些华侨建筑大多属于多业主,而且各业主分居海外各地,联络起来困难不说,就连对整栋建筑的修缮、保护、利用、管理也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眼下最缺的还是传统建筑保护的专业管理人员,致使保护性工作推进有困难。

  为了保护好华侨建筑群,梧林社区已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编制《梧林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我们古村的保护发展将分为三期,首期需拆除房屋20栋,投入1.5亿元,修缮传统民居1万平方米,以及景观改造工程约10.2万平方米。”梧林古村落所在梧林社区居委会主任蔡煌仪表示,我们不仅要保护这里的华侨文化遗产,以及捐资抗日而导致未完成工的建筑,还要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开辟出华侨文化路线、闽南文化路线、宗族文化路线、田园风光路线等四条文化游线,以吸引观光客。(福建日报记者李向娟 通讯员林锦鑫)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