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佛山残障人士凭技艺捧回双创大奖 带动同伴创业

2016年10月28日 09:12   来源:佛山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冯锡华(右)认真制作掐丝珐琅。
冯锡华(右)认真制作掐丝珐琅。

  在爱心的呵护和耐心的指导下,一群残障人士学会了难度不小的掐丝珐琅手艺。发生在陈村残疾人掐丝珐琅工艺画工作室内的一个个励志故事,让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刮目相看。

  该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冯锡华也是一名残疾人,但抛开残疾人的特殊身份,他就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创业。本月初,冯锡华凭借掐丝珐琅工艺画项目捧回了2016年广东省“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残疾人公益赛总决赛助残类银奖。

  掐丝珐琅这门手艺不仅让冯锡华捧起饭碗,挺直腰板,也为他的残障朋友们提供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帮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

  自食其力,他苦学手艺创业

  平常的日子里,周一至周五,陈村社会综合服务中心三楼,51岁的冯锡华每天要花费7个小时窝在工作室里描画、掐丝、上色,偶尔还要培训新学员。在此之前,冯锡华当过电机车焊接工人、鞋厂工人。由于身有残疾,每每工厂效益不佳,他就首当其冲成为被辞退的对象。

  “因为我是残疾人。”冯锡华也曾发出过这样无奈的感叹。他自小患小儿麻痹症,腿脚行走极不方便,做梦也想不到今天能成为一家社会企业的股东,还能为其他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冯锡华命运的逆转全都仰仗于一门掐丝珐琅工艺。珐琅又称“佛郎”、“景泰蓝”,掐丝珐琅指在金、铜胎上以用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颜色的珐琅。

  2013年1月,当得知残疾人掐丝珐琅工作室准备在陈村筹建,免费培训残障人士学习掐丝珐琅工艺,录取的优秀学员还有望成为工作室股东,冯锡华立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会一项生存技能,还能体现自己劳动价值,何乐而不为呢?”冯锡华每天认真参加培训,刻苦钻研手艺,最终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该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

  同年,该项目的经营主体佛山市观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冯锡华成为该社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冯锡华的带动下,他的聋哑妻子也加入了团队。“每月有1500元底薪,加上奖金和补贴差不多3000元。”冯锡华说,自从加入团队,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爱相传,拉动残疾人就业

  冯锡华不仅动员妻子加入掐丝珐琅工作室,还带动身边的残障朋友就业。陈村的聋哑人士欢姐就是其中一人,欢姐家庭条件不错,却非常渴望获得一份能体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工作。工作室另一名成员红姐和欢姐一样,在掐丝珐琅工作室重新找到了存在感。她说,这里不仅为残障朋友提供了互帮互助平台,还让他们有机会为社会发展献力。

  冯锡华说,掐丝珐琅需要创作者保持静心和耐心,而残障人士在这方面确实更有优势。为此,他不遗余力地向身边的残障朋友推荐这份工作。

  如今,陈村掐丝珐琅工艺画工作室从启动时的6名员工,增加到如今的15名,其中14名为残障人士。

  “事实证明,学员们的作品很精美,曾有一幅作品卖出了5万元高价。”冯锡华说,残疾人创作的掐丝珐琅工艺画逐渐获得市场的认可,销售渠道涵盖商协会、港澳乡亲、慈善机构拍卖等。“这说明残疾人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自立自强,获得尊重。”他说。

  从2014年开始,冯锡华联合广州海珠区、荔湾区妇联部门,为符合条件的残障人士开班培训。2015年8月起,工作室顺应“互联网+”浪潮,进军电商领域,希望借助互联网向外推广产品。据了解,目前工作室的电商平台还处于完善阶段,预计将可为残障人士提供近10个就业岗位。

  “我们不以经济收入为目的,更注重项目的社会效益,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一份体面的工作。”冯锡华说。

  佛山市观效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尚长海认为,冯锡华善于思考、热爱工作是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通过自身努力带领残疾人学习技能,开辟出一条就业创业通道。

  对话冯锡华:

  别人的惊叹 就是对我们 最好的认可

  记者:这份工作能否给你带来成就感?

  冯锡华:加入这个团队是我人生一大转折点,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善。这份工作让我能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工作,获得社会认可,体现我们的劳动价值。

  记者:下一步你有什么计划?

  冯锡华:残疾人重新获得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我们工作室的产品,很多人都难以想象是由残疾人制作的。某种程度上,这些赞叹和惊讶就是对我们的认可。但也说明,一直以来残疾人的优点被外界忽略了,我们只是缺少一个展现闪光点的平台。下阶段,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宣传推广,为残疾人朋友宣传。另外,掐丝珐琅这门技艺需要日积月累的锤炼,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技能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我们想开拓电商市场,但很多残疾人不会打字,不懂电脑操作,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难。我本身也不会打字,首先我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给其他人树立一个自强不息的榜样。(佛山日报记者郑奕纯)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