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莆田木雕非遗传人林建军:学我的本事,超越我

2016年11月10日 09:21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做好一件作品不容易,这座五百罗汉的精微透雕创作,林建军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如今时间已过大半,500尊罗汉也已初具雏形。在相机多次曝光下,记录的创作场景是林建军普通的日常生活,长时间专注微雕,使得他的颈椎和肩膀劳损严重。
    做好一件作品不容易,这座五百罗汉的精微透雕创作,林建军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如今时间已过大半,500尊罗汉也已初具雏形。在相机多次曝光下,记录的创作场景是林建军普通的日常生活,长时间专注微雕,使得他的颈椎和肩膀劳损严重。

  “技术的传承不能搞保护主义,不要怕徒弟抢了师傅的饭碗,没有创新,再古老的技艺都是要灭亡的。”林建军,这位30多岁的莆田市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的获得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颗真花生、一颗木雕花生,难以辨别。林建军带徒弟与别人不同,让学员尽快掌握一项能自我立足的技巧,然后激发他们继续钻研的信心。这位学员从雕花生入手,第一个成品送给妈妈做手机挂件,接下来的作品让师兄帮着在网店上出售,换得生活所需。学艺能立身,这让很多家境不是很好的学员看到了希望。
一颗真花生、一颗木雕花生,难以辨别。林建军带徒弟与别人不同,让学员尽快掌握一项能自我立足的技巧,然后激发他们继续钻研的信心。这位学员从雕花生入手,第一个成品送给妈妈做手机挂件,接下来的作品让师兄帮着在网店上出售,换得生活所需。学艺能立身,这让很多家境不是很好的学员看到了希望。

  莆田木雕林建军传习所已经创办近两年了,这是莆田市第一批木雕传习所。“在这里学习我不收学费,为的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热爱这门技艺,毕竟要完全掌握莆田木雕的精髓没有十年的苦练是很难达到的。”

 一尊装在小瓶内的沉香料的雪山大士佛像,木料珍贵、雕刻精巧,这样的木雕作品基本是论克在卖。
一尊装在小瓶内的沉香料的雪山大士佛像,木料珍贵、雕刻精巧,这样的木雕作品基本是论克在卖。

  林建军16岁时因为家境原因早早地开始了学艺之路,其间遇到过有着知遇之恩的师傅,也曾因好学而遭人嫉妒;有过创业的成功,也有过面临市场寒冬的煎熬。如今,他在继承莆田传统木雕工艺“精微透雕”的基础上开创了“纹雕”新技法。超越前者,就要有自己独特的作品问世,林建军依旧每天10多个小时手拿刻刀,只不过,在创作之余培养学生也成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林建军的“精微透雕”工作室,向有志于传承民族工艺的年轻人敞开大门。除了本地的年轻人,还有海南、安徽等地的学员慕名前来学习。
林建军的“精微透雕”工作室,向有志于传承民族工艺的年轻人敞开大门。除了本地的年轻人,还有海南、安徽等地的学员慕名前来学习。

  “每个学生的功底不同,我教授的方式也不同。”林建军的传习所里,经常有慕名而来的年轻人。

  谈起木雕,林建军说得最多的是文化功底,他常常跟学生们聊的是思维上的拓宽和感悟。传习所里,摆着十多张小桌子,学生们来了,就在自己的位置上依据进度的不同,各自练手。此时的林建军则在一旁观察,时不时上前为学生们示范。

  “雕刻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每天都在机械般地运动双手。”林建军的颈椎就因为长期工作有着严重的劳损,“把传统木雕的精细吃透已经需要好几年的功夫,之后若还想有所突破,除了天分之外,还需要一份对雕刻的无限热爱。”

  传习所正是林建军对未来的期待,将曾经濒临失传的技艺开枝散叶,让更多的人去拥有它,这样才能汇聚成相互鼓舞的力量。“我不怕徒弟学走我的本事,而是担心他们拿不出超越我的作品。” 本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林剑冰 图/文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