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泉州职教与产业互动调查:新一代“工匠”哪里来?

2016年11月10日 15:53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在瓷都德化,省陶瓷艺术大师郑雄文(中)在指导学徒创作。
在瓷都德化,省陶瓷艺术大师郑雄文(中)在指导学徒创作。

  核心提示: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地方试点,泉州制造业正加速推进转型升级,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全力推进。这其中,工匠精神不可或缺,当下的泉州产业经济,急需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队伍的“工匠”。而培育“工匠”,与当地职业教育生态密切相关。连日来,记者深入到泉州企业、职教一线,试图展现其现状。

 在黎明职业大学,学生们正在学习电子技术操作。
在黎明职业大学,学生们正在学习电子技术操作。

  “会念书的不干技术,念不好书的才去学技术”——

  紧缺与走俏

  经济好也罢,不好也罢,同样存在用工难。

  晋江的亲亲食品公司生产运营部总经理吴文旭曾经是一名一线工人,在亲亲工作已有23年。他告诉记者,公司拥有20多年工龄的员工非常多,他们爱岗敬业,肯吃苦、爱钻研技术,在各自岗位担任要职。“然而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这些员工年纪越来越大,企业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但现在的年轻人又不愿专心干技术。”吴文旭说,“工人老龄化,是泉州很多制造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泉州市劳动就业中心发布的一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泉州企业用工对25岁—34岁之间的群体需求较大,求人倍率是1.38(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而35岁—44岁以及45岁以上群体求人倍率分别是0.96和0.73,实际需求人数皆低于求职人数。

  记者了解到,很多企业招工的年龄限制已经从35岁以内放宽到40岁。“90后群体流动性太大,是困扰企业用工的主要问题。”吴文旭说。

  让企业更为头疼的是高级技术人才紧缺。

  “企业买机器容易,但是买完以后会用的工人很少。”泉州嘉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苏亚帅说。

  “信息化技术、工艺技术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对我们来说越多越好。”泉州群峰机械总经理助理、高级人力资源师张建海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高端设备,需要高学历人才操作,比如CNC数控设备,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才懂得编程,而现状却是“会念书的不干技术,念不好书的才去学技术”。

  产业转型呼唤技能型人才,需培养眼高手不低的学员——

  “黎大热”与订单制培养

  在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泉州职业教育领域,位于泉州的黎明职业大学(简称“黎大”)声名鹊起。近年来,在高招方面,掀起了一股“黎大”热潮。

  泉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实用性较强,虽然是高职院校,但是近几年黎大在机械、土木、光电等十多个专业的高招分数线,甚至超过了本科线。这种现象背后,很大程度上源于黎大的“订单式”培养新模式。

  走进黎大,这所高职院校拥有更多的是各类应用技术中心、操作实验室和各类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目前,建有校企合作二级学院3个,实用化工材料、LED综测与节能技术等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2个,以及智能制造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立项泉州市光电技术公共服务创新平台1个,入选省级技能竞赛基地2个,累计建立实训基地187家。

  黎大党委书记王松柏告诉记者,这些中心、平台等均与泉州当地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服务于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顺应了市场需求——企业按其人才需求,向学校“下订单”,学校按照企业实际要求培养人才。企业与学校共同挑选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加入培养全过程。安踏班、嘉泰班、匹克班……这些特色的细分培养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去年9月,黎明职业大学新生小陈,通过严格考核编入“嘉泰班”学习。几个月的学习经历,让小陈对未来就业底气十足:成为嘉泰数控公司的一员。因为他不仅要接受专业化的理论学习与技术指导,还可以到嘉泰的生产一线实习。和他一样,许多学生在实训中克服了眼高手低的毛病,真正地深入企业学习技能,还未毕业便先“顶岗”实习或直接上岗。

  “订单式培养人才,不仅为企业培养了其需要的人才,而且大幅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学校、企业、学生来说是一种三赢的模式。”王松柏说。

  统计显示,黎明职业大学、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等12所院校开设了“订单班”,每年为企业输送3000多名技能型人才;泉州市高校与400多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建立了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内容涉及教育教学、实习就业、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领域。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

  悄然兴起的现代学徒制

  在泉州,另一种与产业密切相关的制度——现代学徒制也在悄然兴起。

  在瓷都德化,当地德化职业技术学校的“现代学徒制”相对比较成熟。该校拥有工艺美术、陶瓷材料、陶瓷造型、书法大师等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是一个独立的载体,与德化县著名的陶瓷企业、陶瓷研究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学生带到具体企业参加实训,以“师徒制”模式培养人才。

  现代学徒制是指职业院校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跟老师学习理论知识,一半时间在工厂做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这样的育人模式,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诀,也是制造企业效仿的模板。

  对于现代学徒制,泉州多所职业院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泉州轻工学院院长茆政吉认为,现代大学生就业是多元化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动手实践能力,学校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泉州纺织服装学院院长助理、党政办主任陈军介绍说,传统学徒制重实践轻理论,导致职业教育在发展中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而现代学徒制则是招生与就业合二为一,有利于他们毕业即就业。

  在探索现代学徒制发展方面,泉州探索出一些特色的模式,如“学校引进企业”培养模式,晋江华侨职校构建了“引企入校,前厂后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引进“中鑫之宝”创建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惠安职业中专学校与福建达利集团联办食品生物工艺与检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达利集团派技术人员参与部分课程教学工作,学生毕业后定向到达利集团就业。

  泉州多所职业院校虽然或多或少都已开始现代学徒制试点,但同时还存在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完善、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此外,一些企业还存在“既想招高水平学生,又担心学生进企业实践耽误生产,为教育需要付出成本”的想法,使得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存在一定困难。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