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探访侨乡深圳光明民间歌谣:口耳相传曲芬芳

2016年11月15日 16:34   来源:深圳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哭嫁歌。
哭嫁歌。

  塘尾的采茶歌、红星的客家山歌、楼村的咸水歌、下村的嫁女歌……在侨乡深圳光明新区,流传着各种不同的歌谣。它们曲调各异,且分别使用客家话、粤语演唱,成为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印记。

  下村哭嫁歌:唱得好坏事关新娘声誉

  “今朝奴要出家门,回头想起我爹娘。百字金基何温养,不劳父母挂心肠。唔用为奴来牵挂,女儿自有福玉良。”在公明办事处下村社区,姑娘出嫁流行唱哭嫁歌,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年轻时嫁到下村的老人麦锦凤向记者回忆,过去,女子出嫁前的3个月内,每晚要学哭唱,时间约一两个小时左右,有时伴娘晚上也会陪着一起练习。婚礼当天,新娘上了花轿,快到男方家的时候,伴娘们才停止哭唱。哭嫁歌唱得好与否事关娘家和新娘的声誉,是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一大标志。

  塘尾采茶歌:江西移民带来的歌谣

  深圳是座移民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在这里落地生根,并带来了外来文化。凤凰办事处塘尾社区的采茶歌便是外来文化本地化的代表之一。

  据一位家住塘尾社区的老人透露,采茶歌是从江西传过来的民歌。相传唐朝时期,宫中一位歌舞工作者因某事触犯了皇帝,潜逃至江西、福建交界的山区,隐姓埋名,以种茶为生。在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将采茶动作融入歌舞当中,创造出采茶歌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

  采茶歌诞生后,除在江西广为流传外,还先后向闽、粤、湘、桂等省流动。明末清初,两广经济相对落后,每年春天,数十万江西人在两广山上开垦种茶,采茶歌正是在此时传入塘尾的。塘尾采茶歌一般采取一唱众和的联唱形式,最流行的当数《十二月采茶歌》。

  楼村咸水歌:与水上生活密不可分

  位于光明新区边陲的楼村社区坐落在水库边,碧波环绕,风景优美。当地流传着“与其去庐山休养,不如到楼村水库冲浪”的说法。土生土长的楼村居民陈银娣年轻时是唱咸水歌的好手。她告诉记者,咸水歌已有300多年历史。正如其名字一样,它的诞生与水上生活密不可分。

  “一张棉被遮二人,三言四语五更深。六郎今宵逢七姐,八恩九爱十分亲……”咸水歌以正规节奏为主,八分、十六分音符交替使用。又因语言和感情的需要,附点音符和切分音,从而使不正规节奏在对置上起着变化,给人以优美、流畅的感受。

边唱边跳是越南民谣的特色。
边唱边跳是越南民谣的特色。

  凤凰社区越南民谣:一边唱一边跳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一批越南归侨侨眷落户凤凰社区,越南民谣被带到了当地并逐渐流行起来。

  今年53岁的凌阿姨是一名越南归侨,她的父辈们背井离乡来到越南打拼,并在当地生下了她。回国30多年来,每隔两三年,她都会前往越南探亲。“回去祭祖,还有亲人在那边。”

  凌阿姨说,自己总会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唱越南民谣的日子。与光明新区本地的歌谣不同,越南民谣不仅要唱还要晃着手跳。

  红星客家山歌:从心底流出的歌声

  玉塘办事处红星社区原属石岩麻布村,后因修建水库,居民搬迁至石岩水库大坝下,由此归属长圳村。1995年该村从长圳村划出,取名红星村,2004年改为红星社区居委会,是当地有名的客家村落。

  山歌是客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本地居民曾真华透露,老一辈红星人站在山上、河边,扯开嗓子就能唱起来。

  以前,麻布村民生活贫困,很少读书识字。但他们却能开口来词、张口有歌,因为那歌是从心底里唱出来的。“我们唱得更多的是情歌。情,是青春的、美丽的。”其实,旧时的麻布村并不是像山歌里唱得那么美妙。虽说自从周尚华、周尚青、周尚赤三兄弟开拓麻布村以来,村民以山为屏,以水为脉,就像生活在桃花源里。可是在旧社会,他们大都没有自己的田地,而是向财主租借。在老人的记忆中,人们总是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山歌因此成为了精神寄托。

  深圳侨报记者 谢青芸

  通讯员 唐朝钦 文/图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