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锡兰侨民墓地发现8处摩崖石刻

根据海丝申遗工作的统一部署,今年9月中旬起,专家对清源山的锡兰侨民墓地进行考古清理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清理,考古学家们日前在锡兰侨民墓地发现8处摩崖石刻和2处石刻。其中最大土墓的墓主人身份也基本得到印证。
清源山是泉州首批14处海丝申遗遗产点之一,山上有一片约16亩的土地里,散落着几十座世姓后人的墓地。这里的锡兰侨民墓地作为清源山的文化史迹,成为多元文化的具体体现。

族谱印证墓葬区 重要墓穴主人
9月,泉州海丝办曾邀请文保专家和锡兰王子后裔许世静波一行人前往勘察。
“墓地中最大的土墓肯定是世家的祖墓,而且是家族里最大、最重要的墓。”许世静波说,他有一份族谱的复印件,里头记载墓地左侧建有一个大土墓,安葬着一、二、三世祖先,故有三个墓室;右侧有一个大石墓,葬着四世祖先世华和他的两个妻子,同样有三个墓室。
根据许世静波的讲述,族谱是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编修的台湾彰化《世氏族谱·锡兰人房历代系》,文中记载:“我始祖巴来那公,由锡兰国君长入闽,为四夷馆通事。传一、二、三世,至四代再生三男,分为天、地、人三房。长房裕斋公建置产山在晋江东关外世家坑(即“锡兰侨民墓地”),土名世厝埔。”他推测,锡兰侨民墓地的土墓内,一世指的是当时的锡兰国王,并未真正葬于此,二世才是锡兰王子。
考古清理发现重要石刻
据了解,目前清理工作已暂告一段落。泉州市文保中心对墓地六七处重要的墓葬进行了考古清理。已发现摩崖石刻8处,分别是“世家坑”、“世山”、“世氏产山”、“林山界”、“锡兰”、“世氏”、“陈山界”和“林府奉宪示禁”;石刻2处为“文黄世嘉坑石桥”、“文黄”。
其中,“林府奉宪示禁”摩崖石刻,处在入口处“锡兰侨民墓区保护碑”右后方的丛林里。这块石刻立于清嘉庆十四年,共有25行约400字。如今,仅剩下第一行的“奉宪示禁”、“林府”几个字依稀可辨。
市文保中心主任唐宏杰介绍,石刻主要记载了世、林、留等几个姓氏在‘世厝埔’(即锡兰侨民墓地)的墓地纠纷,由当地官府进行调解,并且林府要求官府立下禁示碑。据了解,这一石刻的发现,对海丝申遗工作中帮助确认锡兰侨民墓地的范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规划,墓地将进行环境整治,清理移除墓地附近的杂物、废弃建筑物及养殖场等。
根据世氏家族墓的平面分布图,将清理移除的养殖场很可能是世氏墓地的核心地带,未来仍可能有重要考古发现。
链接
1996年年底,锡兰侨民墓地重见天日,一段掩埋了500多年的历史渐渐清晰:明朝天顺年间,锡兰王子昔利巴交喇惹踏上泉州土地,受皇帝赐姓,娶阿拉伯贵族在泉州的后裔蒲氏,一支“世”姓人家自此繁衍。后来,有个叫世华的裔孙,在清源山麓买了一片地作为世家的墓地,并把他们的一、二、三世祖先集中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