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文昌:改“输血”为“造血” 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6年11月17日 09:40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文昌相关部门为贫困户送去黑山羊,帮助他们脱贫。
文昌相关部门为贫困户送去黑山羊,帮助他们脱贫。 高林 史明 摄

  今年以来,文昌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精准”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紧盯脱贫收入标准,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着力实施“一户一策、一户一法”,强力推进中央“五个一批”、(海南)省“十项扶贫政策”和市“六项帮扶政策”,打出了一整套脱贫攻坚“组合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这套扶贫“组合拳”中,产业扶贫是重要支柱之一。文昌以“不离乡、不离土”的黑山羊养殖产业作为扶贫示范,以会文佛珠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以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增收和贫困户脱贫,改“输血”为“造血”,打好脱贫攻坚战。

  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超额完成

  文昌市总人口59.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08万人,通过逐户走访、核查信息、精准识别、完善台账,最终确定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01户19044人,其中调查确定贫困户1626户6603人,巩固提升贫困户3175户12441人,贫困发生率3.9%。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5个,分别为文教镇加美村、东阁镇凤头村、翁田镇西村村、冯坡镇凤尾村、公坡镇水北村。

  面对客观存在的贫困人口,文昌市高度重视中央、省委系列扶贫开发精神的学习。今年来,文昌市先后7次召开市委常委会、3次市委书记办公会、3次市政府常务会、4次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4次全市性动员部署会和3次专题性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传达学习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中央、省委系列扶贫工作文件精神,切实把全市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按照“三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的工作计划,文昌市采取同步规划、分期实施、靶向施策的3工作方法,计划2016年脱贫1933户7619人,其中调查确定贫困户687户2641人,巩固提升贫困户1246户4978人(省定文昌市脱贫计划994户4474人,其中调查确定贫困户461户2074人,巩固提升贫困户533户2400人);实现东阁镇凤头村、文教镇加美村2个贫困村整村退出的目标。

  截至今年10月22日,文昌市已完成脱贫人口1834户7423人,其中调查确认645户2621人,巩固提升1189户4802人,完成省定计划调查确定贫困户脱贫任务的126.4%,巩固提升贫困户脱贫任务的200.1%。

  此外,在扶贫攻坚工作上,文昌提出由各镇按当年计划脱贫对象(不含纳入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发展生产,通过产业对贫困户进行“造血”扶贫。截至今年10月22日,文昌全市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689户6921人发展生产,共购买牛1063头、羊635只、猪苗751头、鸡鸭鹅苗68721只、槟榔胡椒7159株,拨付生产帮扶资金1655.5万元,占年度计划的90.77%。此外市政府与市农商行签订合作协议并拨付300万元建立政府风险担保金,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每年5000元的财政全额贴息并由政府风险担保的小额贷款。目前已有46户贫困户共申请小额贷款147万元用于发展生产。

  “不离乡,不离土”

  产业扶贫就地致富

  在产业扶贫方面,文昌市将公坡镇茂园村的做法作为示范点,在全市进行有效推广。

  茂园村是公坡镇水北村委会一个贫困自然村,全村有22户,其中2户属贫困户,“十三五”期间,茂园村被确定为整村产业帮扶推进村庄。目前,文昌市通过市场行情分析,选择了饲养本地黑山羊作为村民的脱贫致富项目。在产业扶贫的支持下,村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对于未来,村民们也更有自信了。

  “不离乡,不离土,就地致富。”这10个大字写成的招牌,挂在茂园村村口的羊舍上,告诉来往的人们这里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上午七点半,茂园村的村民就开始了一天的养羊工作,笔者跟随着村民的脚步来到羊舍,倾听村民讲述养羊产业带来的新变化。

  据了解,半年多以前,茂园村没有支柱产业,作为当地人均收入偏低的贫困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少量的冬季瓜菜。如今,在文昌市政府、公坡镇政府和返乡乡贤的牵线下,文昌市工商联将茂园村确定为扶贫点之一,投入100万元资金进行帮扶,如今2户贫困户每户种植牧草5亩,建羊舍80平方米,通过饲养本地羊,每年计划获利3至5万元,达到脱贫致富。同时,文昌市工商联还帮扶茂园村成立种养合作社,以公司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作,以“就地致富不离村不离土”的理念,扶持合作社种植牧草80亩、建羊舍400平方米,初期帮扶养羊80头,第一年产业规模为200头—300头,当年计划获利30万元—40万元,第二年计划获利50万元-60万元,并以此为基础将黑山羊养殖作为茂园村的主打产业,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另一方面,爱心企业家也为茂园村的整村产业帮扶提供了资金支持,并己建成400平方米的标准羊栏和一个约100平方米的饲料加工室。在整个羊栏面积分配使用上,将100平方米给村中2位贫困户饲养,300平方米面积给16户村民饲养。在饲养管理当中,茂园村成立种养综合专业合作社,16户村民每户以500元入股,加入了合作社,3位村民为饲养员,收益分配按照村民共同商定方案。

  除此之外,公坡镇政府也将扶贫资金向茂园村倾斜,计划硬化环村道600米,巷道600米,建设挡土墙400米并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建设和修建村中所有的排水沟1000米,科学合理地设置排水沟系统,建设文化室、排球场等村民活动场所。

  目前,公坡镇政府已在茂园村建设和硬化了300米挡土墙、600米环村道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完成了6个传统文化点的建设工作。村文化室、排球场正在建设当中。通过硬件设施的完善,进一步加强茂园村和外界的接轨,促进贫困户脱贫。

  种植牧草、调配饲料、学习养羊技术、赶羊群出圈、引领羊群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顾羊群,这些和谐的画面成了茂园村村民的新生活。最近合作社的小羊仔刚出生,又有多只母羊怀孕,羊群的规模越来越大,村民们对以村合作社方式发展养羊产业充满希望。

  致富不离村,产业扶贫促新变,这不仅体现了扶贫在于精准,还让群众对未来充满希望。今后,文昌市各帮扶单位还将继续支持茂园村的扶贫工作,他们也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在茂园村民的勤劳耕作下,茂园村定会越来越好。

  目前,文昌市正积极以茂园村作为扶贫示范点,在全市探索产业脱贫新模式。

  佛珠产业为农村提供

  7千多个就业岗位

  在文昌市会文镇,以佛珠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得正如火如荼,也带动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11月3日,主题为“佛珠之乡 古韵会文”的产品展销会在海南文昌航天科普中心举行。时值文昌航天旅游旺季,文昌航天科普中心游客纷至沓来。

  会文镇人民政府组织4家佛珠生产厂家,在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进行产品展销,宣传会文佛珠文化。活动持续近3个小时,吸引近500名游客参与其中。

  此次活动,会文镇宝峙村村民郭贻顺也参加了。过去郭贻顺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养鱼,然而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郭贻顺一家的收入较少,被当地列入贫困户档案。2014年,郭贻顺看到小镇上的佛珠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就从亲戚朋友处借了十万余元,开起了佛珠加工厂。每天,郭贻顺要将原料进行打磨,然后串成珠链。起初,对该行业并不了解的郭贻顺也走了一些弯路,亏了钱。但他随即就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当时就是对行情把握不准才导致亏本。”郭贻顺说,吸取教训后的他开始向同行们“取经”,同行们并不吝啬于向他传授经验,这才让他的佛珠厂逐渐走上了正轨。

  今年以来,郭贻顺还通过网络向全国销售佛珠,“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让郭贻顺每个月的收入近万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据了解,会文镇是我省唯一一个以佛珠命名的特色产业小镇(会文佛珠小镇),所生产的佛珠以星月菩提佛珠为主(约占90%),其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另外还有椰壳椰蒂、沉香、黄花梨、滴血莲花、砗磲和白玉等30多种佛珠产品。佛珠产品以内销为主,主要消费市场为北京、广州、西藏、南宁、义乌等城市,已形成了“买世界、卖全国、卖世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据统计,2015年,会文镇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佛珠加工厂51家,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厂763家,提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岗位7000多个,佛珠产业年交易额达12.1亿元。这一系列的数据背后,不乏佛珠产业对贫困户的带动和支持。

  目前,会文镇以创建全省首批互联网小镇为抓手,加快光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500万元推进“光纤进村入户”工程和电网改造工程,实现镇域70%地区通4G、镇区主要街道WIFI全覆盖。整合省农业厅、市政府等专项资金,投资650万元建成会文产业互联网运营服务中心和5个村级互联网服务站,为广大农民提供代买代办的便民服务。与文昌千年泛舟文化传媒公司合作,上线运营中国会文佛珠网、海南会文佛珠交易网、海南会文佛珠微信公众号三大互联网平台,通过网上宣传、线上推广、O2O交易、创业指导培训等体系建设,推动会文佛珠产品的网上流通。目前,会文佛珠产品线上交易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顺丰、圆通等9家物流公司进驻会文,日发送快递3000多件。据统计,目前通过淘宝、天猫、微信等电商平台进行交易的会文佛珠产品年销售额已超过3亿元。(梦晓)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