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广州华侨新村别墅群 搞创意创新有戏(图)

2016年11月18日 10:0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入则宁静出则繁华的华侨新村。
入则宁静出则繁华的华侨新村。

  作为广州越秀老城区中央一块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兼具建筑文化价值的宝地,华侨新村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算得上繁华深处的一片宁静之所在。尽管时光荏苒,城市中轴线几经东移,但华侨新村至今依然是广州的人文荟萃之地,特别是新村内的别墅群,不仅是商业追逐的目标,也是政府关心的区域。前不久,华乐街党工委书记江桂洪表示,依据越秀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华侨新村将与环市东路CBD总部商圈联动发展,将华侨新村打造成总部经济区,向创意创新产业倾斜,这或许是盘活华侨新村别墅群唯一的方法。

  餐饮退潮 华侨新村回归宁静

  东至区庄立交,西至广东电视台,北至淘金路,南至环市路,总占地面积达58万平方米的华侨新村,其间468个单元有独院式建筑177座和公寓式住宅291个。在10多年前,《魔幻厨房》这部电影上映之后,一些餐饮企业就盯上了这块区域,纷纷进驻别墅,开启了广州的“私房菜馆时代”。“这里环境轻清幽,走进一幢幢小别墅,就能感受到那种低调的奢华。”林先生曾经是这里的私房菜早期投资者之一,“吃完可以在新村内溜达、小憩,就像在朋友家聚会一样,真正有私房菜的氛围。”但现在,这些餐饮企业已经一片凋零。记者从华侨新村往里走,牌坊旁边的灯红酒绿已经不在,很多私房菜馆已停业,已有别墅打出了对外招租的横幅。

  华侨新村的别墅建筑与东山的老洋楼完全不同,这些是由岭南建筑归侨“三剑客”林克明、佘畯南、陈伯齐等一批著名的归侨建筑设计师主持和参与设计,倡导现代岭南派建筑风格,建筑与布局在考虑南方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既参照海内外的设计风格,又照顾归侨的生活习惯,形成一座依山而建的、独具现代岭南派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新村”。

  体量不大 总部经济有点吃力

  华侨新村提出建设总部经济有其渊源。越秀曾是总部经济发源地,经济总量最早进入千亿元级别。随着新兴CBD在天河的落地,越秀的总部企业逐步流失。在“十三五”规划中,越秀提出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扶持资金,支持本土总部企业开展上市等战略提升活动,而五羊新城、建设新村、华侨新村等地区的产业更新,成为越秀区总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认为,“总部经济”持续升温,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赵弘主编的《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12~2013)》结果显示,在对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中,从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开放程度六大方面50多个指标评价,4个一线城市连续8年位列前四。其中,广州拥有环市东CBD、天河北—体育中心商务区、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等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相对成熟的三大总部经济板块。但现在,琶洲、金融城已经后来居上,成为广州总部经济的前驱力量。“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应覆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要应对这些条件,体量不大的华侨新村会有点吃力。

  记者咨询了多家中介,目前,华侨新村一套占地500平方米的别墅,月租金大约在50000~80000元,“这个价格,可以在珠江新城租个300~500平方米的写字楼,也可以在成熟的创意产业园租套400~6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对于很多文化类、创意类公司来说,租金太高。特别是初创公司,它们根本无法承受。”一位曾经想在此处设立创意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创意创新 需要政府扶持引导

  不过,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认为,总部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必然的产物。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企业就是想降低交易成本,赢得竞争力,最核心的就在于它能够开源节流,节流是降低成本,开源是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小楼”进驻已经很多年了,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老建筑的外观。
“小楼”进驻已经很多年了,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老建筑的外观。

  对于这一点,华侨新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0年,资深建筑师、高级室内建筑师黄翔将自己的设计公司搬到了华侨新村的一栋别墅里,取名“小楼”,“那时的租金不算低,一个月3万多元,够在新崛起的珠江新城租一套300平方米的写字楼。”但他选择了这座老别墅,只因为对广州越来越少的老建筑情有独钟,身处其中,从建筑无声的语言里深切感受和体验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历史与时代气息。“这里的人文气息,是珠江新城的写字楼无法比拟的。”黄翔认为,这些老别墅比较适合创意创新类企业进驻,“虽然租金偏高,但如果算上物业管理、装修、停车等成本,比写字楼、创意产业园要便宜很多,而办公环境,比那些地方又要优越、成熟很多。”

  相比东山的老洋楼,华侨新村别墅的改造并不困难,成本也并不高。目前,在华侨新村,《时尚》杂志、海上丝路、千翔文化传播、再创者、东利艺术培训等一批有实力的文化创意类企业纷纷进驻。“这些老别墅,其实还很适合小型金融类公司进驻,比如小型投资公司。”在一家投行从事私募基金投资的庄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小别墅稍加改造,是小型投资公司理想的办公地。“入则清净、出则繁华,直接连接环市东CBD。”

  记者发现,华侨新村还有不少荒废的别墅,而且整体欠缺规划,这是老物业的通病。“整个街区都需要政府规划引导,营造整体的文化氛围。降低租金,吸引有成长力的文化创意创新团队进驻。”庄先生认为,政府甚至可通过补贴租金换取一部分股权作为投资回报。如此,既能活化使用别墅,又能降低创业企业进驻的成本。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梁红举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