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潮州小伙自驾游欧洲10国 护照被偷错失非洲之旅

2016年11月18日 10:41   来源:潮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余茂玉向记者讲述旅途经历。
余茂玉向记者讲述旅途经历。

  11月5日,在法国巴黎著名地标建筑凯旋门前,出现了一辆“粤U”牌照的汽车。这辆潮州牌照的SUV型汽车,在穿越了中国东部、俄罗斯等近十个国家之后,经法国巴黎凯旋门警卫的特许,停在了巴黎的凯旋门前。

  自驾畅游10国,在潮州人中可算是创举,实现这一创举的是今年38岁的余茂玉。他为何要自驾出境游?旅途中又有什么惊险或是有趣的故事?近日记者采访了回到家乡的余茂玉。

  旅行的初衷:

  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今年38岁的余茂玉,身材精瘦,个子并不高,精力充沛看上去就像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余茂玉告诉记者,至今他已有14年的自驾游经验,走遍了国内97个景点,驾驶了约五十万公里,到过中国最北边最冷的漠河,去过最南点海南天涯海角……游历了国内众多地方,见识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后,余茂玉萌生了想去国外看看的念头,于是从2014年起,他开始尝试自驾汽车出国。“第一个自驾出境的国家是老挝,随后便去了越南、泰国等地。”他告诉记者。

  有了驾车出境游的经验,何不再走远一点,到欧洲看看?“这一次自驾到亚欧大陆,一方面出于对自驾旅行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家乡潮州。”余茂玉说。由于国外地势、天气条件等与国内有差异,为了确保自驾的安全,从今年初就开始准备各项事宜:事先踩点俄罗斯、设置出行路线、办理自驾游所需的护照、签证、驾驶证及车辆通行证,再到准备各类物品。10月13日,余茂玉开着车出发了。

  旅途的经历:

  有欢笑也有无奈

  一路向北,余茂玉开着他的“粤U”潮州汽车跨过中俄边境满洲里,进入俄罗斯。在俄罗斯街头与各式建筑相遇、翻过白雪皑皑的亚欧大陆分界线乌拉尔山脉,穿越零下23℃的西伯利亚,驶过在以前只在歌曲中听过的贝加尔湖,在芬兰的绚烂而美丽的极光下穿行,在世界尽头挪威北角高举潮州车牌拍照……

  旅行是美好的,但难免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于是他将车的后排座椅改造成舒适的睡床,制作了简易的晾衣支架,旅途中疲累了就在车里休息。余茂玉告诉记者,有一次在车里休息时,突然听见车外很是嘈杂,打开车门一看原来是一旅行团旅游时,看到了一台中国牌照的车感到很新奇,有的东摸摸西碰碰,有的忙着直接跟车合影。

  因为语言的差异,他在旅途中就遇到一件尴尬事。在瑞典的一家餐厅,他并没有注意到门外粘贴着不能刷卡的提示,等到他用餐完毕结账时,才被告知。不能刷卡、身上又没有现金,这可怎么办呢?看到餐厅旁边的超市,余茂玉想到了“一计”——以物换物。简单的英语单词,加上手势,他成功地和服务员达成“协议”,解决了这顿饭钱。

  11月5日,余茂玉开着车子来到了巴黎凯旋门前。但要让车子与这座著名的建筑合影并不是件易事。第一次,他尝试与凯旋门四个方位上守卫的工作人员沟通,但都得到的都是“impossible”的拒绝。但他实在是不甘心,不懂用英语表述,他便用纸写下来,再次来到其中一个方位,用蹩脚的英语与工作人员沟通——I drive my vacation come here,give my life one minute,please。“意思差不多就是我开了这么远的路程到这里,请给我生命一分钟时间。”也许是被余茂玉不远万里来到此处的执着打动,终于允许他把汽车停在了凯旋门前拍照。这张广东潮州牌照的汽车与巴黎凯旋门合影的照片传上网络后引起热烈关注,被网友疯转。

  本来余茂玉打算继续往非洲方向前进,却因为在直布罗陀时护照被偷,让他不得不暂停这一趟旅程,先回国办理相关证件。“真的只差一步之遥,船票都拿好了,登上渡轮就能到非洲了。如果护照没有丢,也许我现在还在非洲。”他很是遗憾。“但我不会就此结束,等证件办好了,我还将继续我的旅程。”

  旅行的意义:

  能更好地思考人生

  历时大约一个月,花费近五万块人民币,余茂玉开着这辆潮州牌照、贴有中国国旗的汽车,驶过了俄罗斯、芬兰、挪威、瑞典、丹麦、德国、比利时、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十个国家,行驶了三万两千多公里,收集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标志塔、芬兰北极点、欧亚大陆尽头挪威北角以及欧亚大陆西边尽头葡萄牙罗卡角四大著名景点的纪念证书及纪念币。

  “旅途如此远,家人不担心或是劝阻吗?”听到记者的询问,余茂玉随之微微一笑,“身边很多人都问他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父母知道远,但是并不知道有多远,而且我提前购买了上网卡,每天都会和他们视频聊天,让他们得知我的状况,让他们放心。”

  用“中国式”英语走遍多个国家的余茂玉,慢慢实现了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一个人的旅途也许会孤单,但在驾车途中却能安静思考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上哪方面不足,思考人生的意义,更好的提升自己。”余茂玉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不一定要去特定的景点,贴身感受沿途的人文风俗才最紧要,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也是人生。“心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文/图 本报记者 吴冰 丁玫

  见习记者 詹妙蓉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