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侨乡泉州启动40个重点乡镇侨情数据库建设
中国侨网泉州11月22日电 (许锦龙)福建省泉州市侨联21日透露,泉州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40个重点乡镇(街道)开展侨情普查,建设侨情数据库。
为全面掌握泉州市海外华侨华人、归侨、港澳台同胞(留学人员)及其眷属,以及他们组成的各类团体的基本情况,推进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侨务工作,凝聚侨心侨力,服务“一带一路”愿景,经泉州市委分管领导同意,泉州市委统战部、泉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泉州市侨联等有关部门将分阶段开展全市侨情数据库建设。
日前,泉州重点乡镇侨情数据库建设现场会在南安码头镇召开。福建省侨联主席陈式海,泉州市侨联副主席王巧丽、李荣生,南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吴跃达,香港锦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码头镇侨联主席戴锦文,各县(市、区)侨联负责人、码头镇及重点侨村侨联工作负责人近150人参加。
早在今年初,泉州市侨联等部门就配合中国侨联直属企业管理总机构在石狮彭田村、南安厚阳村开展了侨情普查试点。6月份,在南安市码头镇党委、政府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在码头镇24村(居)开展了侨情普查,取得了显著成效。
码头镇党委书记丁金火在会上作侨情普查工作汇报时指出,码头镇侨务资源丰富,工作基础好,承担侨情普查试点任务后,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普查工作,700多个普查工作人员历时2个多月,足迹遍布码头镇24个村(居),比较准确地掌握了第一手数据,积累了宝贵经验。
丁金火介绍说,本次侨情普查涉及码头全镇5996户,经普查汇总,全镇有华侨华人133373人、归侨28人、侨眷32178人、港澳台居民眷属28387人、归国留学人员13人、港澳台居民37747人。码头镇侨联、大庭村、诗南村也分别在会议交流了普查经验。
陈式海充分肯定了泉州市、南安市基层侨联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码头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试点开展侨情普查,形成了“码头经验”,值得推广。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增强认识,统一步调。充分认识开展侨情数据摸底、建设侨情数据库,是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网上侨胞之家”和“智慧侨联”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了解掌握海内外侨情信息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更好联系、服务侨界群众的一个重要基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模式、统一规格、统一步调,切实把侨情普查工作做起来做到位。二是注重质量,善用科技。认真做好入户调查、表格验收、自我检查、数据录入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质量关。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并联并网,实现电子档案、文字档案的双向保存、修改、管理。三是重视推广,突出运用。通过侨情普查,及时发现高学历高科技的人才等,更好地整合、运用侨界资源,服务引资引智和对外开放。建设好“智慧侨联”、“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把广大海外侨胞和侨团侨社真正联系起来。
王巧丽回顾了侨情普查的缘起和试点情况,介绍了侨情普查数据管理软件(单机版)在各试点镇、村安装使用的效果,部署了全市重点乡镇侨情数据库建设具体工作,说明了普查时间安排和有关注意事项。
当天,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码头镇侨情普查登记表、汇总表等资料,观看了侨情普查数据管理软件演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