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江门开平多举措抓好潭江水环境防治

2016年11月25日 14:32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龙胜镇位于镇海水流域,其考核断面镇海水人民桥位置监测结果显示,今年1—3季度都能保持3类水质。
    龙胜镇位于镇海水流域,其考核断面镇海水人民桥位置监测结果显示,今年1—3季度都能保持3类水质。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摄

  《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12月1日实施,本报记者将就此对《条例》理解、宣传及落实情况采访市直部门、潭江流域河(段)长、立法咨询专家、人大代表等。开平市作为潭江流经的重要区域,成为记者采访的首站。日前,开平市代市长庞正华、龙胜镇镇长利俊义接受记者采访。庞正华表示,开平市将以《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全力抓好潭江水环境防治,打好防治水污染攻坚战,积极构建绿色型生态城市。

  《条例》为保护潭江提供法律基础

  庞正华认为,《条例》成为江门市第一部实体法,反映了我市对潭江保护工作的重视,体现出打好防治水污染攻坚战的决心。同时,也是落实中央“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庞正华表示,目前开平市潭江保护工作主要存在四方面较大难题:一是潭江流域养殖业发展迅速,带来了较大的面源污染,并已成为主要污染源。二是经济林发展较快,植被的破坏及大量化肥的使用,使集雨面的水质从源头开始就受到污染。三是由于污水厂和管网建设的规模还不够,污水处理率不高,生活污水对潭江的污染仍然比较突出。四是跨县市的工业污染源难以监管治理。而《条例》在严格执行“河长制”、“段长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具体举措,如畜禽养殖分区管理、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统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划、建立跨县级行政区域联合防治机制等,为开平市今后进一步加强潭江保护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龙胜河汇入潭江最大支流镇海水,贯穿龙胜镇,在该镇全长约15公里。利俊义作为潭江流域其中一位段长,他表示,目前龙胜河的治理存在资金经费不足、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不高、种养业粗放式发展等实际困难。《条例》的实施,以法治的思维和手段,为逐步破解潭江流域水质保护难题提供了有力保证。

  约谈制度是创新之举

  建立“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条例》的亮点,庞正华认为,《条例》进一步明确规定了生态保护补偿的重点区域,增强了实际治理的可操作性。但生态保护补偿的标准和方式,《条例》中没有详细说明,他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办法,予以明确,确保潭江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另外,《条例》有规定:“可以对未完成水质保护目标要求的河(段)长进行约谈,督促其整改。”身为潭江干流、新桥水、镇海水三条河的河长,庞正华认为,《条例》中设立约谈制度,在水污染防治相关法规文件中是第一次出现,这是一个创新之举。《条例》中的约谈制度具备操作上的灵活性,一旦发现问题,可随时约谈,灵活保障了督促治理的及时性。同时,约谈制度是对“河长制”的一个有力补充。该制度完善了“河长制”的监督机制,增强了对河(段)长工作实效的监督管理,对完成水质保护目标能起到促进作用。“如未完成水质保护目标要求,我们也将会对辖区内的段长进行约谈。”庞正华表示。

  推进区域联合防治落地

  开平市有3个河长制考核断面,其中2个断面的水质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目标完成情况不太理想。交谈时,庞正华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是受畜禽养殖污染、林业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影响。庞正华表示,今后将以落实《条例》为抓手,确保责任目标顺利完成:一是强化畜禽养殖“三区”分类管理和整治。目前,该市已出台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三区”区域划定文件及管理细则。二是推进水库生态林改造。三是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督促电镀行业全面完成废水分类处理工程,减轻重金属对潭江流域的污染。四是严厉打击工业违法排污行为。对全市流域内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调查,对每个排污口登记造册;对无单位认领的排污口予以封堵。编制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督促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举措。

  为破解跨县市的工业污染源难以监管治理,并落实《条例》跨县级行政区域联合防治机制,庞正华表示,开平市将继续加强与台山、恩平两市的联系合作,推进环境共治,强化合力,切实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通讯员 江仁轩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