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半世纪 台湾女作家赴海南代夫寻亲终如愿(图)

“那是婶婶么?那是婶婶吧……”匆忙从老家文昌头苑镇龙榜村赶到三亚的符传涛紧攥着报纸,望着站在酒店楼梯口的丘秀芷,有些怔怔然。
傍晚的山顶,风有些凉。结束了2016两岸笔会当天的活动后,76岁的台湾作家丘秀芷特意换了一身衣服,凝视着五位后辈,几双手握在一起的一刹那,无语凝噎。
“从昨天寻求海南媒体帮忙到现在,不过一天时间,竟然真的找到了!”丘秀芷说像是在做梦,比惊喜更浓烈的是激动和紧张。
“我的丈夫就是你们的堂叔符兆祥,他想找堂哥符祥雄和姐姐符家瑛。”丘秀芷握着后辈们的手,挨个认:“你是堂哥的大儿子符传涛,你是大儿媳黄先莲,你是二儿子符传洲,你是三儿子符传河,你是侄子符方宝。”
“姐姐还好么?”丘秀芷问。
“大姑符家瑛50年代就去世了。父亲四年前去世了,临走前他还念叨着堂叔符兆祥。我母亲还健在,已经92岁高龄。”符传涛眼眶红了。
丘秀芷深吸了几口气继续说,“我先生符兆祥80岁了,出生在香港,14岁到台湾。在丘秀芷看来,因不愿回忆和触碰儿时的不幸,符兆祥总是很逃避,“但他明明内心是渴望寻亲的,这大概就是近乡情更怯吧。”
“那我公公符岸壇有几个兄弟?”稍稍平复,丘秀芷问。
“阿公排行老四,十几岁就离开海南了,参加过抗日战争。”符传涛回答说。
丘秀芷表示,当得知先生的身世后,她偶然在云南昆明讲武堂的展示墙上看到了符岸壇的名字和介绍,才知他毕业于讲武堂第12期,曾是黄埔军校初期教官,到法国留过学。“后来他英年早逝,当时我先生尚在襁褓之中。”
两岸笔会让符兆祥踏出了寻亲的关键一步。台湾作家季季在参加完首届两岸笔会后,写了文章讲述她认识的第一个海南朋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符兆祥。虽然符兆祥婉拒了2016两岸笔会的邀请,但丘秀芷带着他写有亲人信息的两张便签纸来了。
一路开车近四个小时,符家后代来了,跑300多公里迎接迟到了半个多世纪的亲人。
“我儿子写书,女儿在留学,他们很好。”“明年清明我们要回来祭祖……”丘秀芷忍不住要把这大半生的故事讲给他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