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莆田华侨村的蜕变:从“寂寞孤岛”到“文化绿洲”

2016年12月14日 11:04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本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易振环 实习生 陈建雄

  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园头村是一个四面环绕着母亲河木兰溪的小岛,村民们曾要靠摆渡小舢板才能出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交通闭塞、面积狭小的村庄,却走出了3000多位下南洋的华侨。几十年来,村里的后辈接连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不断涌现出作家、画家、教授,甚至中科院院士,被誉为“文化绿洲”。从“寂寞孤岛”到“文化绿洲”,是什么让这个华侨村发生了这样的蜕变?偏僻乡村究竟该如何进行文化建设?

  穷则思变 白手起家

  初冬,走进园头村,记者在村部前的小广场上看到,许多村民正在晾晒长长的线面。线面是园头村最有名的特产,家家户户都会做,更是许多海外华侨的至爱。如今,这一根根细长的线面仍牵动着华侨的心,每年冬季都有华侨回乡来预订或请人捎带线面。

  园头村只有3个自然村、3200多人,但在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侨就有3000多人。一个偏僻、孤寂的小山村,怎么会走出这么多华侨?园头村村支书龚以松告诉记者,因为那时穷,所以村里人只能跟着同乡接连出洋谋生,才有了数以千计的华侨群体。

  据了解,园头村从明朝开始就有人下南洋,后来一个带一个,成为城厢区的“华侨第一村”。“那些华侨刚到马来西亚时,因为没有手艺、没有资本,很多人是靠做线面、卖线面站稳了脚跟的。”园头中学老校长陈金霖介绍说,后来华侨们开始种棕榈树、卖棕榈油,有的经营脚车店,并慢慢转型为摩托车店、汽车配件公司,他们的工作、生活范围也不再局限于马来西亚,有些华侨二代、三代去了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地开创新事业,于是园头村的华侨群体逐渐壮大起来,并开始反哺家乡。

  反哺桑梓 自主办学

  在莆田市图书馆有一面墙,墙上是“莆籍院士榜”。其中,最年轻的院士是出生于1964年的中科院院士龚旗煌,他15岁时以莆田高考理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是北京大学首批长江特聘教授。龚旗煌的老家就在园头村。据了解,1949年以来,园头村培养的大学生达千人以上,其中博士生、硕士生有50多人。为何一个小小的园头村有如此大的能量?

  “家贫子读书是园头村华侨信奉的祖训。”龚以松表示,曾经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的园头村华侨,在经济状况有了好转之后,最先想到的便是兴办学校。

  上世纪50年代,旅居海外的华侨创办了园头中学,改变了园头村只有小学,读中学要坐船出岛的历史。后来,在1992年园头大桥通车后,还整合了附近村庄的几所中学。如今,这所学校是华亭镇颇为重要的文教中心。

  “园头村曾是一座孤岛,华侨们在家门口办学校,解决了学生的出行、食宿等难题,园头村能涌现出这么多优秀学子,华侨们功不可没。”陈金霖感慨地说,除了兴办学校,园头村华侨还设立了奖学金,激励后辈读书成才。

  如今,小小的园头村早已远近驰名,培养出了一批院士、教授、画家、作家等。

  “现在,我们村的人口结构很有意思,华侨有3000多人,在外地读书、工作的村民有3000多人,留在本地的村民也是3000多人,各占三分之一。”龚以松说。

  设置奖项 提携新人

  云里风原名陈春德,是园头村最有名气的华侨。15岁时,他前往马来西亚谋生,后来成为马来西亚知名华文作家。

  聊起云里风,园头村村民说得最多的不是他的名气或地位,而是他设立的文学奖。

  上世纪90年代,云里风回莆田访问时发现,莆田的文学创作氛围淡薄,作品的创作水平和数量也不尽如人意。于是,他在1994年设立了“云里风文学奖”,并在2004年增设了“云里风校园文学新人奖”,每年各评一次,专门奖励、提携家乡的文学新人。

  “他不仅设立文学奖,而且每年都回来参加颁奖仪式,亲手把证书和奖金颁发给获奖者。”“云里风文学奖”理事会副理事长龚玉瑞介绍说,今年的“云里风文学奖”及“云里风校园文学新人奖”,云里风第一次没有出现在颁奖仪式上,因为已由另一位马来西亚莆籍华侨来接力。

  龚玉瑞表示,云里风现已83岁,他希望自己设立的文学奖能接力传承下去,让家乡的学子有机会、有渠道实现抱负,更希望家乡的学子多读书、读好书,以书为镜、明白事理。

  “文学是一种力量。从园头村走出的华侨,看到了这一点,兴学办校、奖掖后进,并一代代接力。”莆田市文联主席王金煌说,如今“云里风”已成为莆籍侨胞扶持家乡后辈的代名词,每年的文学奖评选都是莆田乃至福建文坛的一件盛事,不少获奖青年已成长为莆田文学界的中坚力量,让莆田本土文化更有魅力。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