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母亲河”畔将现生态湿地公园(图)

观潮观鹭赏生态之美,石影流沙享自然野趣。未来,晋江“母亲河”北岸将新添约450亩“城市绿肺”,带给市民又一清新体验。记者近日从市滨江北路景观整治提升建设指挥部获悉,晋江下游生态整治工程(一期)(简称“绿道水线”)建设全力推进,项目规划整治的“四区十园”中,沉洲公园、汀洲公园明年春节前将局部开放,成为市民骑行、休憩、静思、健身的新选择。 □本报记者 谢曦/文 项指/图

项目名片
晋江下游生态整治工程(一期)项目(即绿道水线)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项目,北起黄龙大桥,南接已建成的东海滨海公园,沿晋江北岸全长约21.5公里,整治总面积约3400亩。其中,田安公园至中芸洲桥段全长3公里,整治面积1100亩。目前已完成田安公园、田安天桥、生态驳岸、水线绿道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沉洲公园、汀洲公园位于刺桐大桥至中芸洲桥段,面积约450亩,沿晋江河岸长1.6公里。本区域以湿地生态为主题,布局生态静思区、旱溪景观区,梳理现状水系、湿地植被,打造亲水、和谐、休闲的活动空间。利用现状地形,局部塑造艺术地形,结合当地“砖石”文化,自然散落的河滩石、景观石叠砌的驳岸、特别点缀的景观桥及石雕,形成自然野趣的旱溪景观。

精心组织 全力推进 明年春节前局部开放
冬日里,暖阳高照。同样火热的,是沉洲公园、汀洲公园的施工现场。刺桐大桥北岸附近的江滩上,多台挖土机和土方运输车来回穿梭、平整场地、转运土方,起重机起吊摆送苗木景石,打桩机全面铺开桥桩作业,机械轰鸣声此时成了华美的乐章。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查看图纸、砌筑步道、绑扎钢筋、拼装模板,抢抓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施工面,一切显得紧凑高效而有条不紊。
按照“百日会战”和春节前建设节点目标要求,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推进施工进度,各参建单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争做到“用地移交一块,迅速推进一片”,将争分夺秒发挥到了极致:
——指挥部、滨江建设管理公司全体管理人员均前移到一线,设计、勘察、监理等单位也加派专业人员常驻现场服务,做到有问题当天解决,绝不留待明天。
——参建单位相关人员加班到深夜,节假日无休成了家常便饭。“碰头会几乎每天都开,遇到难点节点问题,大家就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即使常常错过饭点、争得面红耳赤,只要能让项目完成得更好更快,大家都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加强质量管理、逐个环节过细,成为项目建设者们的自觉行动。除了每天将原计划进行逐条比对外,对于局部节点有落后的,加大人财物投入,保质保量、精益求精。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办法,采取科学高效的赶工措施,合理划分施工区段,提前编制好材料需求计划和预制任务,周密部署、昼夜交叉、流水施工、无缝对接,各工种有序进行,全力将因用地移交滞后等导致的延误工期抢回来。
——除此之外,施工现场还实行工期进度倒排上墙,坚持进度日报制,给予适当经济奖励,比、学、赶、超劳动竞赛蔚然成风,项目建设得以按时保质推进。
“区别于一般公园的游玩、景观性,沉洲公园、汀洲公园的特色在于还原湿地生态环境,再造动植物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市滨江北路景观整治提升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沉洲公园、汀洲公园的规划以生态绿化为主,通过湿地景观恢复河道湿地生态,建设生态缓冲带、草间步道,吸引各类鸟类聚集。“我们对原有植被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和利用,届时,市民可徜徉在花海蝶影间,尽赏一江春色。”
目前,为实现沉洲公园、汀洲公园明年春节前向市民部分开放的目标,各参建单位全力以赴,相关工程建设全速推进。“预计明年春节前可完成艺术地形、水系、旱溪、车行主道、部分园路及广场铺装、部分绿化种植,局部向市民开放。根据进度计划,明年5月可扫尾并投入使用。”项目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推动的民生项目,绿道水线建设仍然需要沿线市民的支持、属地及各方的配合,“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水线项目对于实施河道整治、提供市民休闲、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意义,支持配合整治,促成这一项目尽早建成投用,造福广大群众。”

项目亮点
观潮涨潮落 享绿色呼吸
●汀洲公园
位于沉洲大桥和中芸洲桥之间的汀洲公园将打造成一个城市休闲活动区,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这片区域,将作为城市功能的补充区,规划有一个大型广场草坪,可提供给市民开展户外活动。
为吸引更多人前来,提升游玩体验,作为公园配套设施的市民服务中心将应运而生,可提供观光解说、旅游资讯等便民服务。公园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绿地里的植物,让市民徜徉绿荫之中,尽享绿色呼吸。
●沉洲公园
位于刺桐大桥与沉洲大桥之间的沉洲公园,结合现状地形高差,设置湿地区域,涨潮时自然漫入,退潮时保留一定水量,创造潮水涨落的自然亲水景观,淋漓尽致体现晋江之美。
根据方案,这里将设置一个自然生态教育中心的绿色建筑,作为科普教育的自然场所。沉洲公园里的乔木、芦苇、狼尾草等以观赏性为主,营造出一种浪漫之感,形成一定规模的植物主题元素。

历史沿革 管养不足渐成城市“伤疤”
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这片河滩地旧貌换新颜。
“沉洲公园、汀洲公园(原赛车场、文化园)项目处于江滨北路和晋江河道之间的河滩地,这一区段可以说是由南往北进入泉州中心市区的重要门户。”市滨江北路景观整治提升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区域内长期存在乱占乱建、乱倒乱放等脏乱差现象,2003年以来,丰泽区、水利部门投入资金,启动对这一区段的整治。为完善配套设施,引进了民营业主投资建设赛车场、滨江文化园。“但由于民营业主的规划设计方案不能满足水利要求,未启动建设,这一区段长期受到市卫生考评通报。”
绿道水线项目的启动,为晋江“母亲河”北岸沿线的景观提升带来了全新契机。“绿道水线项目规划‘四区十园’,正式将整治形成沉洲公园、汀洲公园提上了议事日程。其中,田安公园整治先行启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负责人说,2016年,在赛车场、滨江文化园民营业主的积极配合下,丰泽区政府回收民营公园,由市政府统一开展整治。
规划设计 两大区域营造静思休闲空间
在保护原有湿地景观的基础上,沉洲公园、汀洲公园规划建设生态静思区、旱溪景观区两大区域,着力打造可供市民静思休闲的湿地生态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生态静思区将利用自然潮汐涨落原理,局部开挖低洼地,形成一个湿地景观水系,还原动植物生态气息系统,并局部架设栈道平台,给游客们提供静思遐想空间。待生态系统完善恢复后,未来还可作为生态教育的户外教育基地。
“项目主要设置了芦海观鹭、石滩寻区、野趣花海、艺术地形等特色景观节点,以及车行辅道、观光电瓶车道、慢跑道、巡防道、小广场及观江平台等功能性景观空间。”该负责人介绍,项目将适当利用现状构筑物完善服务功能,合理增设卫生间、管理房、驿站、停车位等便民设施,同时全区还覆盖无线WIFI网络,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休闲体验。此外,项目还将实施智能管理,建立视频监控、广播、背景音乐、车辆管理系统,特别是结合项目特点设置水情动态监测、报警系统,满足日常管理与防汛指挥、抗洪抢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