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政府工作报告看泉州:2017年实现七大目标(3)

2017年01月09日 14:14   来源:泉州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今后五年]抓住难得机遇 迈向万亿经济强市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泉州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期……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经济扩量提质、城市内涵集聚、民生事业提升,加快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 ——《政府工作报告》

  万亿经济强市: 建成7个百亿千亿新集群

  巩固提升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4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食品、工艺制品、纸业印刷3个特色产业,培育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半导体、交通运输装备、金融服务、大旅游、大物流、大健康7个500亿—1000亿元的新集群。

  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制造业基本形成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重化产业三大板块格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

  “海丝”重要门户城市: 实施千年古港复兴计划

  实施千年古港复兴计划,进一步活化“海丝”基因,保护“海丝”文化遗产,做好牵头“海丝”申遗工作。

  坚持古城提质,实施整体性保护、微扰动改造、低冲击更新、家园式管理,让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

  坚持新城集聚,推动环湾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协调衔接,加快建设“海丝”新城。

  按照省域三大中心城市定位,下决心推动行政区划调整,统筹“一湾、两江、两翼”空间发展。

  美丽幸福泉州: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普惠共享

  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普惠共享。

  落实扶贫攻坚“六个精准”,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流营商环境: 建设企业运营成本最低城市之一

  发挥“五区叠加”的改革效应,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不断赋予“泉州模式”“晋江经验”新内涵,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把泉州建设成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能最高、企业运营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

  2017年:撸起袖子加油干 实现这七个目标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第一年,是“稳中求进、突围攻坚、注重长远”的关键一年。“稳中求进”是总基调……“突围攻坚”是军令状……“注重长远”是着眼点。 ——《政府工作报告》

  全市经济社会 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农业总产值增长2.5%,工业增加值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出口增长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产业——

  构筑现代产业版图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把传统优势产业作为百年基业,壮大重化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质扩量现代服务业);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

  抓项目 促投资

  实施在建重点项目396个、总投资82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8亿元,开工重大项目70个、竣工70个。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话语权

  突出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优化产业组织,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代工、定制、配套等;突出营造产业生态,强化供应链管理、融资保障、公共技术平台等支撑,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在国内外的话语权。

  规划建设泉州“芯谷”

  加快规划建设泉州“芯谷”,以晋华集成电路、三安系列项目为龙头,培育设计、制造、封测、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建好晋江、安溪、南安三大园区。

  全域化发展古城旅游

  开展“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把制造业大市、深厚文化底蕴优势,转化为服务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主打“清新福建·海丝泉州”旅游品牌,以“海丝”申遗为契机,以“一城、一山、一港、一馆、一镇”为抓手,策划实施一批“海丝”旅游项目、路线、产品,全域化发展古城旅游。

  打造智能轻工装备基地

  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和支撑政策体系,主动承接国家重大工程和试点项目,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加快推进智能化数控化改造。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轻工装备基地,建设洛江、晋江、南安智能装备产业园。

  三农——

  开工白濑水利枢纽工程

  实施水利项目150个,开工白濑水利枢纽工程,推进七库连通、马跳水库、南安“两溪一湾”整治等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农村饮水、海堤加固、水库除险等民生水利。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市财政统筹1.15亿元,扶持30个市级扶贫重点乡镇、300个扶贫重点村发展。帮扶一批重点村脱贫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创收,努力解决大病致贫、大病返贫问题。实施造福工程搬迁4000人,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改革——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放大“金改”“综改”等国家级改革试点的示范效应。

  抓好泉州(东海)金融供应链集中区、晋江金融广场、泉州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项目。

  争取获批移动互联网支付牌照。

  发挥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的综合投融资服务功能。

  实施“海丝”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和发展规划。

  推动泉州开发区新老园区连片发展。

  增开内外贸航班航线,争取更多货源从泉州港进出。

  实现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

  城市——

  古城全城保护

  古城做好“留”的文章。坚持全城保护、修旧如旧,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做到“留形、留神、留人”。推进城南、府文庙、龙头山、华侨新村四个片区的规划设计、修缮整治和业态活化。抓好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泉州美食城、东亚文化创意产业园、八卦沟景观提升等项目。

  集聚“海丝”新城

  新城做好“聚”的文章。全力打造“东海会展中心—滨海公园(公共文化中心)—后渚片区—城东”的沿江滨海城市展示面,集中力量建设“海丝”新城。

  规划建设南北翼新城

  新型城镇化要做好“人”的文章。围绕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科学布局“一湾两翼”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产城融合,坚持产业聚人、功能留人,高标准规划建设南北翼新城;推进县域大城关扩容提质,统筹引导山区生态经济连片发展。

  加快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文化——

  全力以赴申报“海丝”世界文化遗产:发挥牵头城市的引领作用,抓好《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的宣传和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海丝”遗产点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各项申报任务。启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办好第三届“海丝”国际艺术节。

  生态——

  完成12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任务

  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确保完成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等12项综合试验任务,努力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成果和经验。

  投资10亿元实施100个整治项目

  加强全市流域水环境保护,实施重点流域、跨境流域、小流域“赛水质”整治项目100个,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深入推进“河长制”管理,促进河道管护常态化、制度化,完善下游对上游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安全生态水系。

  民生——

  新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

  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新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抓好中小学建设工程包,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50所。

  继续抓好老年教育,建设老年大学新校区。

  扩建续建医院 支持社会办医

  扩建续建福医大附属二院东海院区、第一医院城东新院、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光前医院、儿童医院,新建老年医院、妇产医院、颐和医院,支持社会办医,新增医院床位2500张以上。

  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完善院长目标年薪制和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大力引进培养卫生人才。

  推行分级诊疗模式,开展基层综合医改,推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接下来,泉州新目标

  〇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

  〇实施泉州老字号振兴计划

  〇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〇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

  〇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市

  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〇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〇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