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探访侨乡深圳大鹏新区年俗:草龙、米饼、清醮祭

2017年01月16日 10:17   来源:深圳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位于深圳东南部的大鹏新区是我市(深圳)著名侨乡,现有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过万人,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春节来临之际,对于旅居海外的大鹏游子来说,除了贴对联、挂灯笼,穿红衣、讨红包,最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独特的年俗。近日,记者走进大鹏新区,探访当地春节习俗,一解广大游子的思乡情。

舞草龙热闹非凡。
舞草龙热闹非凡。

  南澳舞草龙,祈求渔民出海平安

  提起大鹏新区独特的年俗,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新区南澳办事处的舞草龙。南澳舞草龙起源于明代,又称舞火龙,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为祈求出入平安、渔获满仓,自古以出海打鱼为生的渔民通过这种独特的形式祈求龙神和妈祖保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渔民只能廉价取材,上山割草扎龙。加上渔船太小,岸上没有相关房屋,不能大量存放舞草龙的物资,因此,渔民们便当天完成割草、“扎龙”、“舞龙”和“送龙”这一舞草龙、祭海的全过程。

  过去,南澳渔民长年生活在船上,最怕的就是海上刮起的龙飓风(即龙卷风)。相传一天晚上,妈祖显灵托梦,告诉南澳人民每年正月初二晚上舞龙,便可以压制龙飓风,以保风调雨顺。每逢大年初二,渔民都会上山割下一种当地人称为“剑草”的野草,并将其集中在天后宫,扎成约有33节、每节长约1米并以红绳相连的龙身。舞龙时,渔民在龙身上插满燃烧的香火,草龙所到之处,锣鼓齐鸣,各家各户均以红烛鞭炮、生果酒水相迎,据说哪家鞭炮放得多放得响,哪家的日子就会越红火。舞龙完毕,在海边将草龙投入火中,其灰烬投于海中,意为龙归大海、四季平安。

大鹏居民现场打米饼。
大鹏居民现场打米饼。

  大鹏打米饼,过年家家必备的小食

  “当当当、当当当……”近日,欢快的声音在大鹏新区的大街小巷中弥漫开来,沉寂的社区也逐渐变得欢腾热闹。

  打米饼是大鹏的传统习俗,过去每到年前,各村都会组织村民一起打米饼。为什么叫打米饼,不叫做米饼?本地居民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米饼成形后,人们需要用木棍将其从模具中轻轻敲出来。

  米饼的制作过程可是有讲究的:佐以糖、花生和黑芝麻的糯米用热水洗净,放筛子滤水晾干。大锅烧热后,将糯米倒入翻炒,这时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小,待米有膨松感、外黄里香后铲出,用石磨碾成细末。也有人用碎粉机磨米,但石磨磨出来的糯米粉口感更加绵细。糯米磨成粉后,还要摊在地上晾几天,让米粉有润湿感,俗话称为“打地气”。接下来就是熬糖水。可用白糖或黄糖熬,因各人喜好而定。熬糖水是个技术活,水不能放得太多和太少,放得多,形不成糖丝,放得少,容易焦糊。糖水熬到可以抽丝时,放入糯米粉一起搅拌均匀,待米粉能用手抓成团状时,就可以打米饼了。

  打米饼的饼模通常是圆形的,也有鸡、鸭、鱼等形状。米饼一般会加入馅料,炒得香脆的花生、芝麻碎加以白糖就是最好的馅料。原料放好后,用圆棍来回滚动压实,并在饼模背面轻轻一敲,米饼便脱模而出,再放入大锅隔水蒸熟,米饼就做好了。

  离开家乡多年,尝过了各样山珍海味,旅居美国的大鹏籍华侨梁鸿生最中意的还是家乡的米饼。他告诉记者,家乡的米饼很松软,吃上一口,绵甜悠长,口齿生香。去亲戚家拜年,少不了送上一袋米饼,而亲戚回赠的,也是自家做的米饼。你赠我往的米饼,成为大鹏人维系亲情的纽带、分享快乐的桥梁。

追念抗倭先烈演出。
追念抗倭先烈演出。

  太平清醮5年一次 海外华侨返乡参与

  大鹏的年味,不仅体现在丰富的吃文化中,还体现在于锣鼓喧天的“闹文化”中。明洪武年间,为抵抗倭寇,官府在地处广东沿海的大鹏建设所城。为了祭奠抵抗倭寇和海盗英勇牺牲的将士,大鹏人形成了一种追念抗倭英烈的祭祀习俗,俗称清醮祭。

  大鹏清醮祭每5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农历正月前后择日举行,为期7天,醮会祭坛布置在大鹏所城的天后庙。打醮期间,城内主要路口要扎牌坊、盖道场,用彩纸糊一个3米高的山大王,下面供着香火和祭品;举行“神像巡城”、“舞狮巡游”、“海边放生”等活动;前6天全村男女老少同吃斋饭,请和尚起台诵经,最后一天是“将军宴”,全村老少吃大鱼大肉并喝酒庆祝。

  本地居民黄福娣用“好隆重”来形容大鹏清醮祭。据她介绍,参加太平清醮祭的群众每次都达到数千人,不仅葵涌、南澳周边的居民赶来参与,甚至连海外华侨也坐上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专程返乡参加活动。

  深圳侨报记者 谢青芸   通讯员 胡世民 文/图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