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温州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得者:二十年只为拯救生命

2017年01月17日 11:33   来源:温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周蒙滔在病房里查房。 潘力 摄
周蒙滔在病房里查房。 潘力 摄

  和这个有着“生命杀手”之称的胰腺炎,周蒙滔与之斗争了20年,而且还会继续。

  过去20年,周蒙滔团队通过系列原创的技术,成功破解了重症急性胰腺炎这一棘手的国际性治疗难题,使得该病病死率降低至4.6%。未来,如何把4.6%进一步降低至0,从胰腺炎到“癌中之王”胰腺癌,周蒙滔还有着长远的计划。

  踏上从医路,20年如一日,专注于胰腺疾病的科研和诊治,周蒙滔团队用专注和坚守,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真正意义。

  立志攻克胰腺炎

  把病人从死神手中拉回来

  胰腺炎,作为一种炎症疾病,却有着“致命”的危险。发病的高峰年龄集中在50多岁,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就在短短几天。这样的悲剧,让还在读研的周蒙滔萌发了一些想法,他立志要扼住这个“杀手”的“咽喉”,把病人从死神手中拉回来。

  1996年,周蒙滔从文献中偶然发现,有一种给药途径叫做区域动脉灌注技术。他突然意识到,这种方式或许可以突破血胰屏障,提高胰腺组织内的药物浓度。

  受此启发,周蒙滔开启了胰腺炎救治研究。早期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区域动脉灌注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1998年,来自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的一通电话,激发了周蒙滔在胰腺炎领域研究的更大热情。当年,他的一篇关于区域动脉灌注技术用药对于胰腺炎治疗的效果一文,获得征文比赛二等奖。在颁奖仪式上,周蒙滔感受到了极大激励,此后,连续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4篇论文。1999年,他开展了第一例区域动脉灌注技术应用临床,也因此获得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从未停止科研脚步

  苦心钻研创新综合防治体系

  围绕区域动脉灌注技术的一系列研究,让周蒙滔斩获了不少的奖项,其中就包括2003年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但是,对周蒙滔来说,这些并不是他的目标。他很明确,要通过研究,降低重症胰腺疾病的病死率和感染率,让“生命杀手”真正被治愈。

  2003年至2014年间,周蒙滔带领团队潜心钻研,攻克一个个关键难点,一步步建立起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防治体系。

  十年里,周蒙滔每天几乎都只睡五六个小时,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门诊、手术和科研上。读博期间,白天开展多台手术,晚上熬夜写论文,成了家常便饭。由他首创并命名的胆源性胰腺炎分型施治,都是在半夜写出来的。

  2014年,周蒙滔带着《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难点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一举拿下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该项目又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周蒙滔告诉记者,下一步,如何把4.6%的病死率进一步降低,从胰腺炎到胰腺癌,自己还会继续和胰腺疾病作斗争。“一辈子,和胰腺干上了。”

  坚持把病人当亲人

  收获了无数患者的感谢

  在周蒙滔获得的奖项中,除了有科研的奖项,也有患者的“好口碑”。

  项目参与者、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孙洪伟说:“要把病人当自己的亲人来看待,是周蒙滔的口头禅。”不管科研和行政工作多忙,周蒙滔坚持做门诊、做手术,用手中的手术刀践行着医者的责任:治病救人。他总是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常常一日数次在病床旁,关注重症病人的病情变化。

  不少老病人每年都会来找周医生复查,还会给他送一点自家晒的番薯干、萝卜干,以此来表达谢意。这些病人中,有的因重症急性胰腺炎,曾被下了病危通知书;有的家里贫困没钱做手术,周蒙滔曾给予他们帮助……

  作为与死神短兵相接了20多年的肝胆胰外科领域权威专家,周蒙滔每年都要完成大量的开腹手术和腔镜微创手术、胰腺肿瘤手术切除技术,微创治疗理念达国内领先和国际水平,培养了61名硕博研究生。面对学生,他总是这样说:“如果病人是你的亲人,你肯定会为他制订最佳的诊疗方案。”正因如此,他收获了无数病人间深厚情谊,被誉为“瓯越名医”“温州好人”。

  本报记者 孙余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