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女子钟情国外手工绣品:“要么素、要么潮流”


在很多人眼里,一个女性有自己稳定的工作,然后相夫教子这便足矣,喜欢自由、无拘束的余鸣便显得有些特别。放弃朝九晚五的医院工作,1982年出生的余鸣选择了自己的创业路。
出生在传统手工戏服制作的家庭,余鸣从小就对传统手工服饰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畅想要将爱好变成自己的事业。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余鸣在晋江结识了巴基斯坦的朋友。精美的巴基斯坦手工绣品点燃了余鸣心中深藏着的激情,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做起了巴基斯坦手工服饰的生意。
几番摸爬滚打之后,余鸣在2010年回到仙游发展,这一次,她选择经营泰国手工服饰。“有别于发达国家的机械化, 还是喜欢东南亚的质朴。”余鸣说,时至今日,泰国还有很多老一辈一针一线给小孩子制作服饰,表达对子女的爱。“一针一线的手工东西粗、不完美,就像人的生活一样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接地气” 。在余鸣看来,很多手工绣品价格贵是因为手工价值。
对小县城来说,异域风情的民族服饰能受大众欢迎吗?余鸣承认自己的想法是大胆的,也经历过不被接受、质疑的时候。有时候家人看她那么累,甚至也叫她放弃。但是爱好让余鸣克服了重重问题。用六年的坚持,换到了一大批“元老级的粉丝”。
“大象。”在余鸣店里,很多客人这样叫她。余鸣说,这就像朋友之间的叫唤,很亲切。很多老顾客都知道她对大象有一种特别的喜爱,慢慢地“大象”就成为自己的另外一个名字。
现在,余鸣每年都要去泰国、印度两三趟,去寻找有味道的老绣,通过旅行进一步认识传统手工、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挖掘惊喜。在她眼里,手工绣品永远不会贬值,手工的东西永远让人心动,因为每一件简单的老绣背后都有一个不简单的故事。“老绣上旧旧、脏脏的痕都有味道,想把这些故事分享给欣赏它的人。”余鸣说。
对于创业,这个年轻的老板有着异于常人的认识,她从来不会去盘点库存,完全信任店里的员工。只要收入能正常支付店里的开销,能让自己继续做喜欢的传统手工就好。如此率性的决定,却因个性化的市场定位,常年累月有着一大批拥趸。
“要么素、要么潮流”,这是余鸣给自己的定义。(今报见习记者 朱彬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