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人大华侨外事工委组织祭拜“先侨” 活动

清明节临近,昨日(3月23日)上午,(江门)市人大华侨外事工委在新会区金牛山华侨义冢墓园组织纪念活动,向“先侨”献花,缅怀五邑华侨华人先辈爱国爱乡之情。
金牛山华侨义冢位于新会区会城街道仁义村,坐北向南,墓群分为三块,共1508穴,坟为沙灰冢、红阶砖墓碑、半圆形、排列成行。周围已经被铁丝网围起来,将墓园与周边的木材加工厂隔开。


听完新会区档案馆同志对华侨义冢有关保护情况介绍后,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国杰带领下,大家向“先侨”三鞠躬,随后献上鲜花。
华侨义冢是江门独特的殡葬文化现象,是海外华侨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爱国爱乡的佐证。据调查和有关资料记载,自1992年以来,江门五邑共发现9处华侨义冢,其中新会7处、台山2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华侨义冢保护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比如金牛山华侨义冢,虽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仍然出现周边土地过度开发,违建现象严重,危及文物安全,为此,人大代表等各界热心人士呼吁多次。市人大代表、新会景堂图书馆馆长袁梅梅是献花中的一员,一直关注、呼吁对华侨义冢进行保护,今年市人代会上,再次提交保护华侨义冢的建议。据介绍,当地政府已邀请施工队清理义冢墓区及周边的杂物、野草,在义冢周边围上铁丝网,并已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开展华侨义冢公园的设计。
“希望市、区两级人大继续推动华侨义冢保护工作的落实。”吴国杰表示。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