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晋江胡萝卜产业: 三头在外,如何一往无前?(2)

2017年05月02日 13:35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冷库已经快没有存放空间了,却还有很多胡萝卜待收。本报记者王敏霞 摄

冷库已经快没有存放空间了,却还有很多胡萝卜待收。本报记者王敏霞 摄

  疯狂的种子

  种子、技术、销售“三头在外”,晋江的胡萝卜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人,而且多年来未有改观。

  作为一个靠外来品种兴起的产业,缺乏自主权成为晋江胡萝卜产业最大的痛点。当年景欠佳之时,“疯狂的种子”成为当地胡萝卜从业者最头疼的问题。

  目前,晋江的胡萝卜种子几乎都是日本进口的“坂田七寸”。“一罐10万粒的种子,2002年的售价是480元,到2012年最高涨到1.3万元。”黄清仪讲到种子价格时,一脸无奈,“一罐可播种2.6亩,种子的价格最高时占到所有成本的一半。即便是在今年,每罐的价格也要7500元。”

  “现代种业发展滞后,就会导致农业产业变脆弱。”晋江市农业局总农艺师蔡章棣说,目前,全国六七成的蔬菜种子依赖进口,这就决定了农业产业的先天不足。年景不好时,就相当于都在为卖种子的打工。2014年,由于“坂田七寸”断货,有些菜农不得不改种另外一个日本品种。但由于该品种品性不稳定,三四千亩几乎颗粒无收。

  这些年,种子市场被垄断,价格10年飙升27倍的疯狂,让业界疾呼“我们应该加强自主研发”。然而,这并不是胡萝卜产业独自面临的困境,而是许多农业品种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种子年需求量约l25亿千克,但国内企业仅能满足45亿千克,剩余80亿千克需依赖进口。以蔬菜为例,“洋种子”已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获取80%以上的利润份额。这也不是一个依靠简单投入就可改观的现状,而是涉及产学研对接机制、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等等诸多顶层设计的问题。晋江也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一些其他不同的胡萝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却很难找出比肩者。

  同安和翔安是冬季胡萝卜的优势种植区,经多年发展,产业链已十分完整。晋江种植胡萝卜,主要是承接这两地的产业转移,一开始就依赖于两地的种植技术。直到今日,在晋江胡萝卜产业的农场生产经营模式中,最普遍的就是同安人出农资、出技术、管销售,本地人出地、出劳力。晋江负责生产,而农资、销售等高附加值部分都在同安、翔安完成。而农资因为大多是农户自行采购,体量小,几乎没议价权。更甚的是,清洗、打包等粗加工的环节和冷链物流,很多也是在同安。

  就拿冷库而言,400多户的规模农场,自建冷库的不到10家。究其原因,一个是投资大。黄清仪的储量3000吨的冷库,需1000万元投入,这并不是所有农场主都能负担得起的。因此,很多人建议冷库投资要放开,积极鼓励第三方社会资本来建设冷库物流,以补齐产销产业链上这缺失的一环。第二是用地难。建设冷库,是胡萝卜实现“季产年销”必需的配套设施。但在用地上,农业部门将冷链仓储纳入设施农用地的范围,但国土部门认为会破坏耕地,很难得到批复。因此,很多农户要么只能把胡萝卜低价卖给收购商,要么自己到同安等地租冷库,陡增运储成本。而到了如今无采购商问津的惨淡年景,农户就只能看着胡萝卜烂在地里。

  从发展之初的2001年到2008年之前,晋江生产的胡萝卜绝大多数是通过同安经销商收购后出口消化。

  来自检验检疫部门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由于缺少出口企业,晋江胡萝卜大都由同安的收购商采收、加工、出口。即便在出口量达到产量80%的高峰年份,整个泉州地区与其配套的出口备案企业也没几家,晋江胡萝卜种植基地的原料主要供给厦门的出口企业,“最高时一个集装箱货柜出口退税有2500元,利润都被他们赚去了”。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