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泉州西街百年老店鹏山堂 一剂吊膏馈古城(图)

2017年06月07日 11:27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铺里盖章的老木戳
铺里盖章的老木戳

  东南网6月7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吴月芳 吕波 文/图)西街231号是家中草药店,店招是方片串成的旌旗模样,“刘鹏山吊膏”五个字,风来时摇曳,风止时舒展。

  开元寺东塔下,“鹏山堂老祖铺”传到掌柜刘荣飞,已是第三代了。门前的行道树,从柳树换成了刺桐,又从刺桐换成了香樟,老铺伴着刘荣飞从少年变成六旬汉,这些年几乎没怎么变过:装草药的葭芷,练药膏的鼎,盖印章的老木戳,甚至来看跌打风伤的,都是那么些怀旧的老伙计。

  老铺门口的铁架上,咸草编制的葭芷里,放着长长短短、模样各异的药材。循着这些上世纪80年代采购的葭芷,刘荣飞的话匣子打开了。

  老店老主顾 细心换信任

  公交车从铺前驶过路过,司机朝刘荣飞微笑地挥挥手寒暄,“这是今天的第二趟了!”

  西街的老邻居走累了,走进店里借张凳子歇歇脚,“你看看我这脚是不是更肿了?”

  刘荣飞和谁都能聊几句,老城区里的人情味,让这间百年老店,多了分生活里的烟火气。

  昨天,晋江两位老婆婆专程到西街找一味新鲜的“金针菜头”,作为镇静安神的药方使用。在路人的指引下,她们找到了鹏山堂。店里有这味药,不过是干的,刘荣飞又指引婆婆继续找药。没多会又来了群后生仔,从南安洪濑专程来的,买包药材,刘荣飞给打了折,“开了一百多年了,价格要是不公道一点,再没有点秘方,怎么可能撑过来呢?”

  老铺有一对忠实的主顾,是对新加坡老夫妻,老家在台商投资区洛阳镇。遇到年节回到家乡,老夫妻总要到老铺来。今年端午节刚来过一回,抓了十几帖中药,说是自己的病看好了,还要捎药给新加坡的亲友。“新加坡也是生产各种药膏的地方呢,要不是他们相信家乡的中药方子,怎么会一再来呢?”刘荣飞铺子里,像这对老夫妻一样的主顾还有不少,都是沉甸甸的信任。

  回报这些信任的,除了对老铺中草药的尽心尽力,还有刘荣飞的一份无声的细心:鹏山堂每天早晨7点多开门,“如果我没办法来,一定会交代邻居跟买药的人说一声。”

方片串成旌旗模样的店招

  古法熬膏药 老字号标杆

  店里摆放的药材外行人看起来奇奇怪怪的:一条根、生根草、万年松、无根藤、一口钟……

  少年时的刘荣飞,曾上清源山采草药,需要哪一味药材特地上山找。他也曾像祖父一样,到四川、贵州、云南打拳卖膏药,最后回到西街,“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刘荣飞的爷爷刘鹏山,说起来都是故事。刘鹏山性子倔,9岁时,安溪老家蓬莱来了一个打拳卖艺的北方人,他跟着这个北方人四处学拳卖艺流浪去了。清末民初,刘鹏山在西门孟衙巷观音宫旁开铺,用秘方制作吊膏。父亲刘天赐因为吊膏这剂家族秘方,在1959年公私合营时得以进入正骨医院短暂工作过。后来刘家在中山南路、东街都有开过店铺,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回到西街,就再也没离开。

  刘荣飞将吊膏的配方传授给儿子。吊膏煮得好,方法“无章可循”。即使拿到了方子,何时下药、火候的把握都要靠人的经验来操作。吊膏的熬制和风干,也要靠天气的配合。

  2013年鹏山堂草药入选为泉州市级非遗,今年刘荣飞也成为第七批市级非遗传承人。2015年“鹏山堂”成为国家工商总局的注册商标,经营范围为草药、膏剂、药油、橡皮膏等,“保护老字号的意识原来有点薄弱啊。”刘荣飞这些年才意识到将家族的独门秘方保留下去的重要性,作为百年老铺,肩上的担子一下就添了分量。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