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晋江鞋商收藏千双古鞋 讲述百年春秋晋江老故事

2017年07月14日 16:17   来源:泉州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铜质鞋拔
铜质鞋拔

  有人收藏玉器瓷器,有人收藏古钱币,也有人痴迷集邮,但是“70后”曾国思却热衷于收藏鞋,甚至“嗜鞋如命”。在他看来,鞋展现了浓厚的历史感和生活感,可以透过它研究那个时代的传统习俗、艺术审美,用他的话说:“我收藏的是鞋,品味的是文化。”

绣有男女和谐吉祥图案的放足鞋

  鞋折射出不同习俗礼仪

  “70后”的曾国思原本是晋江池店一名鞋企老板,卖鞋是他的主业,藏鞋则是他的兴趣爱好。他的办公室藏了1000多件与中国各朝代古鞋相关的藏品,其中,仅鞋就有近千双。

  虽然办公室只有60多平方米,但看起来却像一个微型的鞋博物馆,因为藏品太多,有些藏品只能放进仓库里。他的朋友说:“如果找不到曾国思,只需要往仓库喊几声,准能看见他面带笑容、神采奕奕地走出来。”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运动鞋生产基地,已在制鞋产业规模上形成了强大的优势,其中,晋江更是著名的鞋都,许多青年在这片热土创业,追寻心中的梦想。“收藏鞋源于最初所从事的工作。”曾国思说,大学毕业后,他就在晋江一家鞋企上班,不久自己成立了一家鞋企,投入到创业的热潮中。

天足会的胸章及绥带

  爱屋及乌,工作上的热爱将曾国思带入了鞋类的收藏圈子。早年他常游走在泉州后城、锦绣庄这些玩家汇聚的地方,曾在10分钟内接连入手几双三寸金莲鞋。2006年,他在惠安一位朋友家做客,看见人家的老太太正在清理旧绣花鞋,他觉得扔掉可惜,便要来收藏。

  刚开始收藏鞋子的时候,曾国思曾被亲朋好友、同学误认为是“不务正业”,认为鞋子无非是普通的手工业,无科技含量、无文化内涵,这类藏品毫无前途可言。可曾国思却认为,鞋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传统制作技艺不可估量,但是却缺少传承及发扬,鞋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史,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实物见证。

  “鞋文化艺术是我国服饰文化中耀眼夺目的篇章,它的起源和演变始终伴随华夏文明发展的历史。纵观中华鞋文化的历史长河,每款鞋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礼仪、艺术传统和审美情趣。”曾国思说,中国的鞋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精巧的工艺,而且具备多样功能、独特风貌。

  种类齐全 还有雨鞋套鞋

  曾国思收藏的古鞋近千双,藏品的年代从晋朝到新中国成立前,种类包括陶制虎头靴、翘尖陶靴、三寸金莲鞋、满族的花盆底鞋等,有铜质、木质、瓷质、银质等各种材质。

陶瓷云头靴水盂

  学理科出身的他,说起各朝各代的鞋,却总是滔滔不绝,仿佛他是学历史出身的。曾国思不仅收藏鞋,而且研究鞋文化,除了请教圈内的前辈,他更多是通过阅读与鞋文化有关的书籍来学习收藏知识,如今他已能通过鞋的高度、长度、针法、面料判断鞋子的年代以及所反映的生活习惯与传统,常有朋友拿着藏品找他一同鉴赏。“一双鞋里面藏着很大的学问呢!”曾国思拿着清代的一双女鞋介绍,当时福建女性喜欢红色系鞋子,鞋面多是桃红、水红、大红等,图案主要是鱼、鹿、喜鹊、莲花。鞋子图案是花蕊,表示早上穿的;小人图案的,表示这是一双求子鞋;绣着鹿的,跟“禄”谐音,表示福运,喜鹊和梅花象征吉祥如意。他说,除了绣花图案差异外,古代大户人家还有雨鞋、套鞋、订婚鞋、寿鞋等各具形态和功能的鞋,金莲鞋也像现代鞋一样有春夏秋冬鞋之分。

陶制虎头童靴
禁止缠足条例

  平时,会有一些制鞋同行前来借他的藏品回去研究鞋样,曾国思总是欣然答应。“古为今用,才能发挥这些藏品的最大价值。”曾国思说,其实最初决定收藏鞋子时,很多人觉得鞋的档次比较低,不如收藏玉器、钱币、瓷器等价值高的物品。但在他眼里,鞋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更在于研究并传承一种文化内涵,特别是看到很少有人研究鞋文化,他更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曾国思还从自己收藏的鞋子里,感受到鞋文化隐藏着哲学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必履正”“视履考祥”“履中蹈和”等人生哲学。他还建立一个微信群,与其他鞋友分享鞋文化的魅力。

  “天足运动”解放三寸金莲

  在曾国思收藏的众多鞋里,三寸金莲鞋,也就是古代的缠足鞋,格外引人注目。

木雕鞋形小挂件

  缠足是封建社会父权和夫权的最牢固的壁垒之一,更是当时女性被规训了的身体和思想。缠足难,反缠足更难,据史料记载,废除缠足的天足运动发起人是一名英国传教士约翰·麦克高望。1874年,他率先在厦门建立了一个拥有60余名妇女的“天足会”,入会的妇女不缠足。

  清代就曾出现反对缠足的强烈呼声。清朝立国之后就屡屡禁止缠足,清太宗皇太极曾下令禁止妇女“束发裹足”。顺治年间,规定有抗旨缠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1664年,康熙再申前令,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只好于1668年罢禁。

古时的凉鞋

  天足会为表彰禁止妇女缠足、提倡妇女放足活动中的有功人员,奖励抵制缠足的先锋女性、开明丈夫和模范家族,特制作“天足会奖章”。“天足会奖章”是反封建运动的历史物证,也是妇女解放运动历史的一页。各地在劝禁缠足时更是抓住了“婚姻”这一关键,曾经有让各县学校“风示各学生,誓不娶小脚女子为妻”的办法,当时社会有识之士长期不懈地努力,到后来,逐渐形成了娶小脚女子为耻、娶天足女子为荣的时尚,此时即使是顽固透顶的父母,为了女儿将来的生活着想,也不得不放弃为女缠足的打算。娶妻观念的改变,推动了天足运动的开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缠足鞋是古代夫权的一种象征。”曾国思说,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缠足鞋正是封建时代男权思想的一种物证。(曾广太 文/图)

  清朝石碑记载 大臣呼吁“不缠足”

  本报讯 (记者 曾广太)在泉州收藏爱好者曾国思收藏的一块清代光绪年间石碑上,记载着“天足运动”的史料。这一块普通的黑石头是光绪年间解放妇女缠足的文献资料。

  据碑文记载,清光绪年间,五位大臣针对缠足的危害、改革的必要性、实施的方式、奖励处罚方式等,联名提出解放妇女缠足。

  另据曾国思收藏的一本人物志的记载,泉州永春人李素明曾在民国初期组织农会、妇女会,开展妇运、青运工作,宣传缠足的危害,呼吁解放脚、不缠足、争取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