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陈嘉庚奖学金助侨胞圆求学梦 深化厦门与多国交流

2017年08月04日 09:58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陈嘉庚奖学金的设立为海外华侨华人学生学习中华文化创造了机会。(集美学校委员会供图)
    陈嘉庚奖学金的设立为海外华侨华人学生学习中华文化创造了机会。(集美学校委员会供图)

  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是树立在一代代厦门人心中一面光辉灵动的精神旗帜。从8月1日起,本报连续报道了(厦门)我市从今年起正式设立陈嘉庚奖学金,延续嘉庚先生兴学兴邦理念的重大消息,这一弘扬和传承嘉庚精神的新时代创举获得了我市社会各界的一致叫好。

  “这是回馈嘉庚先生恩情,团结海内外同胞的一件大事!”许多读者拨打本报热线、在本报微博微信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市民们纷纷表示,陈嘉庚奖学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人心工程,必将对厦门和“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带来深远影响。

  沟通情感 扩大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做好新生代华侨华人工作是近年来我市统战工作的重要课题,集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启德认为,陈嘉庚奖学金的设立为这项工作打开了新的切入口,“时至今日,嘉庚先生依然是深受海外华侨华人敬仰的领袖人物。以嘉庚精神为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凝聚新一代海外华侨华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范启德说,集美区委统战部将加强和海外社团的联系,扩大陈嘉庚奖学金在海外的影响力和受益面。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施雪琴用“终于盼来了”来形容自己听说设立陈嘉庚奖学金后的激动心情,“这是我们回馈、感恩南洋华侨的重大举措,对中华文化、嘉庚精神的传播有深远意义。”她说,通过陈嘉庚奖学金录取到厦大的学生分布在工科、医学、经济等不同专业,今后他们不仅将成为“海丝”沿线国家各行各业的人才,还将成为高校海外校友会的骨干力量、沟通厦门和“海丝”沿线国家的桥梁和纽带。

  传承文化 延续华侨华人爱国情

  在多年的海外招生工作中,华侨大学招生处外招科科长蔡锦钟能够深切感受到海外华裔来中国留学的热情,“中国的发展潜力吸引着海外华裔,有了陈嘉庚奖学金的助推,他们更能义无反顾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他表示,华侨大学作为因侨而立的重点高校,将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让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学生在这里获得良好教育,认识了解中国。

  此次陈嘉庚奖学金的设立,在海外华侨华人圈反响热烈。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石慧霞说,厦大20个海外校友会积极参与推动这项工作。她认为,陈嘉庚奖学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校主陈嘉庚先生选择在厦门创办厦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方便海外华侨子女接受中华文化教育。希望这些学生成为嘉庚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将嘉庚先生这种爱国精神、利他精神发扬光大。”

  开学的日子一天天近了,生活在厦门的高校学生也期待着和华侨华人朋友一起读书成长。集美大学文学院2015级学生魏梦婕说,她期待能和海外学子做朋友,带他们参观厦门景点,品尝厦门美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当然,第一站要带他们去鳌园,告诉他们嘉庚先生的科教兴国先进思想和伟大事迹。”(卫琳 林桂桢)

  【人物】

  陈嘉庚奖学金获得者——杨泰雄

  从小就梦想到中国留学

  “去中国留学是我从小的梦想!”16岁的杨泰雄是泰国华侨后裔,被陈嘉庚奖学金录取后,今年9月他将在集美中学开启高中学习生涯。

  尽管杨泰雄出生、成长在泰国,这次来厦门读书是他第一次到中国,但他是个“中国通”,每天的“必修课”便是观看CCTV的节目。此外,他还喜欢京剧和武术。

  “我通过电视节目得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让中泰两国更亲近了。”杨泰雄说,他从小学开始进入专门的学校学汉语,已取得HSK(汉语水平考试)四级。虽然他学了汉语,但除了上汉语课时,其他时间却用不到。于是,杨泰雄很渴望来到中国,了解中华文化。他很感谢陈嘉庚奖学金让他提前圆梦,“爸爸妈妈知道我要到中国上学都很开心,他们常说,我们是华侨,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个国家来的。”

  杨泰雄在汉语课本上读过陈嘉庚的故事,“陈嘉庚先生是爱国华侨,他把资产都用来支持教育事业,我们华侨华人都很尊敬他。”杨泰雄说,来到厦门后,他要去鳌园、陈嘉庚纪念馆参观,更多地了解陈嘉庚先生的事迹。“在中国结束学业后,我想回到泰国,做中泰友谊的使者,为中泰发展尽一份力。”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