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莆田老人张宝珍:多年海淘 变废为“珍宝”做公益

2017年09月12日 16:35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标题:老人宝珍:海淘“珍宝”

  在莆田南日岛上,有一间私人开设的“海洋世界”贝类展览馆,那里陈列的琳琅满目、光怪陆离的贝壳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展览馆的主人是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名叫张宝珍,他用了15年时间走遍海岛各个角落,收集了上万枚海贝,并亲手制成以爱国主义、红色文化等主题为主的作品,对外进行公益性展示。

  守岛情怀

  记者日前登上南日岛,来到张宝珍的“珍宝馆”。他有着海岛人标志性的黑皮肤,说起心爱的贝壳和多彩的收藏生涯,老人家如数家珍,一下子健谈起来。

  张宝珍出生在南日镇岩下村,10多岁时就成了孤儿,在姑姑的抚养下长大成人,1958年入伍当兵,在部队里做过宣传干事,学习了党史、军史。转业后,他在南日镇工商局工作直至退休。

  自从赋闲在家,张宝珍就寻思着发挥余热。他经常只身一人到海边闲逛,那时的海滩上,散落着许多贝壳,容易划破赤脚的渔民,由此,他萌生了一个念头,义务清理这些海洋垃圾。

  每天早上四点,天还没亮,张宝珍就开始了对海滩的巡弋。他认真规划线路,同一个角落几周后会再次光顾,这是他的“寻宝”策略。除了南日岛,他还到附近的小岛搜集贝壳。

  变废为宝

  捡着捡着,张宝珍发现,其实这些海洋垃圾挺好看的,只是放错了地方,他不舍得丢弃,统统存放在家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把海螺做成烟斗,当作工艺品收藏。于是,他买来所需的工具,开始了创作之旅。

  在这些工艺品中,有的是鸟儿造型的摆件,取名“平安鸟”“和谐鸟”,纯粹用于观赏;有的是灯柱,既能观赏又能照明。退休前,工商干部张宝珍从未想过类似创意,也没有从事手工艺的经验,创作只能靠自己想象。但如果速度快的话,他每天可制作两三只“海贝鸟”。

  老人最得意的,还是他的系列主题作品——他挑出了上百个大贝壳请专业人士雕刻,先把字誊写好,再用专业刀具,一笔一笔刻上去。观摩过几次,张宝珍就迫不及待自己动手,内容大多围绕建党、建军大业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走进“珍宝馆”,写满“两个一百年”“建成小康美丽中国”等时代标语的牌匾扑面而来,且字体多样、美观大方。老人说,这是他一笔一画从电脑屏幕上临摹下来的。

  公益工艺

  时光流逝,海洋垃圾中越来越难以发现可造之才,但张宝珍并没有闲下来,依旧迎着日出搜寻他的宝贝。现在,他的收藏更多来自别人的赠予或相互交换。

  平日里,张宝珍把工艺品送给周遭邻里乡亲,渐渐地,一些人慕名而来,把他们搜集的贝壳送给他。有时为了换取别人手中的好东西,他不惜加码回赠,甚至倒贴钱也要交换。

  有个收藏圈的朋友,曾想在莆田湄洲岛上开个海洋文化主题展览馆,向张宝珍提出以20万元的总价收购后者的所有收藏品,但被一口回绝了。

  不过受此启发,张宝珍开起了自己的私人展览馆,免费供人参观。曾有人笑他傻,毕竟,张宝珍家的三层楼如果出租,一个月至少能有3000多元的租金收入。“我都这么老了,钱再多也没什么用,最重要是有个精神寄托,这是金钱买不来的。”张宝珍说,海岛和海洋是人们的家园,这个“珍宝馆”虽小,但可以展现南日岛的一丝风采,让参观者增加一分保护海洋的意识。

  展馆正中,挂着一幅“共铸中国梦”的书法作品,这是一位素不相识的书法爱好者托人送给张宝珍的。正是这样的知音,支持着张宝珍的工艺行为和公益精神。(林剑波 通讯员 彭杰 实习生 魏娜桢)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