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90后女海归回乡务农:让农业变得“潮”起来

2017年09月19日 16:27   来源:佛山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张雯雯在田间察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张雯雯在田间察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原标题:90后女海归的新农家故事

  一个90后海归女孩经营1000多亩农田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三水区劲农现代都市农业园区里,27岁的张雯雯踩着5厘米的高跟鞋,稳当利落地行走在园区田坎上。你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出生于1990年,面容白皙,衣着靓丽的女子竟是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今年27岁的张雯雯是三水区大塘镇舜兆蔬菜专业合作社总经理。2012年,在澳大利亚留学6年后,她选择回到三水,加入父亲创立的蔬菜合作社。5年来,张雯雯的合作社已经拥有生态园、深加工、社区生鲜连锁店等一条龙产业链,开创了社区体验式生态农业O2O 模式。

  在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佛山,“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农业发展难以绕开的现实问题。而越来越多像张雯雯的年轻“农二代”,为佛山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回国务农的“洋学生”

  三水区大塘镇北,经过中心小学沿着江边下路一直往前走两公里左右,就是张雯雯的农业园区所在地。在上千亩辽阔的田野上,不同作物种植区整齐有序地分布着,香芋、冬瓜、葡萄、火龙果等品种渐渐进入丰收的季节。农场里,工人们在菜架下来回穿梭,给作物浇水、施肥。

  妆容精致,穿着粉色裙子的张雯雯行走在园区田坎上。见到她来,工人一边摘下斗笠一边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张雯雯也停下来询问下一轮作物的种植情况。

  下乡种地不再意味着面朝黄土背朝天。而张雯雯主动选择农业非一时冲动。

  2012年,在澳大利亚留学6年的张雯雯毕业,有人开出百万年薪让她留下来。经过再三思量,张雯雯毅然地选择了农业,回到三水投身父亲创立不久的蔬菜合作社。

  当时,张雯雯的父亲也面临来自周围亲朋好友的压力。“我还记得父亲问我,‘爸爸的公司不是什么科技企业,你真的不后悔吗?’”张雯雯说,奔着国内农业发展的可观前景,她觉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同样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张雯雯以每月3000元的薪水出任合作社商务总监。而这一薪水,甚至低于园区种菜的工人。园区一个懂技术的种菜农民,月薪都有6000元。张雯雯说:“虽然我对农业种植技术一无所知,但我的优势在于财务和商务拓展。”

  受国外绿色、无污染的社区生鲜超市的启发,张雯雯希望在合作社原有的生产、物流、销售体系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探索立足社区的体验式生态农业O2O模式。

  她着手筹建了“鲜维珍”社区生鲜连锁店,出售自己蔬菜园的农产品。短短三年内,合作社在佛山开设了多家连锁店,并组建了自己的配送团队。

  张雯雯说:“由于人工成本过高,目前几家门店的收支只能维持平衡,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树立自身品牌、可复制化的模式,父亲也比较认可,所以一直都在坚持。”

  让农业变得“潮”起来

劲农现代都市农业园中,市民体验生态旅游农业。
劲农现代都市农业园中,市民体验生态旅游农业。

  张雯雯把农业当作一件“好玩”“潮流”的事来做。

  在她看来,不懂农业技术并不是制约她投身农业的重要因素,现代农业发展更依赖新思维、新技术。她不断试水打造一些终端产品,她在朋友的店里吃到一款自制的辣椒酱,味道极好。“我就想我的园区也种植辣椒,也做一款时尚的辣椒酱出来。”

  张雯雯说,场地租金和人工成本高昂,工人一刀割下去就是3毛钱,蔬菜批发价在1.5元以下都不够收回成本。“种菜基本上靠天吃饭,因此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深加工一些蔬菜,比如冬瓜片、脱水有机蔬菜等。”

  在她看来,合作社不应该只是一个生产基地,还可以是一个亲身下田种菜,体验农耕乐趣之地。“以后这儿要种一片油菜花田,花田中央要建一个标准化的游泳池。城市人来到这,不仅可以观光,还能身体力行体验种菜的农家乐趣。”

  张雯雯为合作社带来农业经营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不过,一开始她与父亲在“互联网农业”上的理念出现了分歧。她父亲坚信必须快速拥抱互联网,试水农产品生鲜电商,她却认为,运输成本和运输技术是制约生鲜电商的主要问题。最终,父亲与朋友合作的电商配送项目以失败告终。

  5年来,她不断尝试,不断延伸产业链——开设生态园、深加工、社区生鲜连锁店,创立社区体验式生态农业O2O模式,开拓休闲生态旅游产业。“我在农业上做得越深,就发现其中包含了技术、服务等很多综合性东西,需要很高的发散性思维,很好玩。”张雯雯说。

  张雯雯还希望,通过职业化培训,培养出更多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头人、农业专业服务人才、农业一线生产能手等新型职业农民。劲农现代都市农业园与舜兆合作社牵头,成立了舜丰职业培训学校。目前,这个设立在田间地头的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已经开展各类培训服务50余次。

  “农二代”们的农业梦

  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现在,这种尴尬的局面正在改变。

  在三水,越来越多的90后像张雯雯一样回归田间,做起农场主,探索三水农业发展新路径。今年,三水区将在种植、水产和畜牧领域培育204名新型职业农民,其中青年农场主的人数占总学员数的13.7%,超出国家农业部要求的10%。

  在张雯雯的微信里,有名为“农二代”的群组。群里大部分都是从事农业的年轻人,他们经常一起交流农业的发展和创新。三水“90后”青年林俊也在群中。去年,林俊从广州体育学院本科毕业后,他决定接班父亲建立的佛山顺华源水产有限公司和三水区华淼水产专业合作社。

  24岁的林俊,骨子里敢想敢做。在顺华源水产养殖基地,有6个体积达200立方米的水泥养殖池,这是林俊正在试水的工厂化养殖项目。每个水泥池都被设计成圆形,池内都安装了自动过滤器、密度底网等设备,池的上方还配有起重装置。“工厂化养殖可通过更高密度进行标准化养殖,并且实现机械化出鱼,可以节省一半的人力。”他介绍。

  去年,林俊对桂花鱼进行驯食配合饲料试验,改变桂花鱼只吃新鲜活鱼的食性。“投喂配合饲料养殖可以提高水质,减少病害,从而实现高密度养殖。”林俊透露,项目投资近百万元,他心里也怕失败。但是他认为只有创新,企业才能有新的发展。

  来自佛山市农业产业商会的数据显示,在佛山,年轻“农二代”至少有100多位。这群有朝气又有活力的年轻人,为佛山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不一样的火花和新的想象空间。(卢钰仪)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