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福建姑田造纸工匠技艺精湛 造纸世家脉脉相传

2017年09月22日 15:42   来源:福建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标题:一纸天下

  两千多年前,东汉元兴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敬献他发明的纸。自此,告别了丝绸竹简记载文字的形式,中华文化、人类文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中国的重要馆藏文物,绝大部分都是以文字记载,而支撑文字留存的就是那一页页的纸张,别小看这些旧到发黄、旧到破损的古籍,或千金难买,或价值连城,更有的是无价之宝。

  专家们几乎一致认为,这些千年百年的字画书籍幸好用的是手工制作的纸张,如果用的是现在机器制作的纸,恐怕历史和文明的传载又是另一番结局……

  邓金坤是连城县姑田镇人,年近半百的他,因为与纸结下了缘分,看样子下半辈子也要与纸难舍难分。

  其实,不仅仅是邓金坤一个人与纸结缘,他的祖先就早早从事手工造纸的行业。清初,连城县姑田镇丰头邓氏第十八世圣俊公开始经营纸业,此后便代代承继。同治九年(1870),丰头邓氏第二十五世林昌公研制出品质更优的连史纸。光绪年间,林昌公所制连史纸因纸质光滑如油、色泽温润如玉而畅销。为示纸如玉之精美,就启用“美玉堂”为纸号。

  不仅在姑田有很多的像邓金坤这样的造纸世家,在连城其他的地方也有大量的造纸作坊,在福建全省更是有大大小小造纸作坊数千座,只不过连城的造纸更胜一筹,姑田的造纸工匠技艺更精湛。

  那时的姑田纸有大连、中连、粉连、玉版、宣纸、连史纸、京庄、手本等品牌。因为市场的需求旺盛,从而造就了姑田造纸发展,进而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当时流传姑田人的富庶“丰头猪肉当青菜,纸样当田契”。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福建省到处都有手工造纸,但为什么姑田的纸却胜人一筹?有人说,那是因为姑田的造纸规模化,小小的一个乡镇,从业人员就近万人;还有的说,那是因为姑田的造纸有着独有的技艺,不仅纸薄,更有“温润如玉,光滑如丝”之感,其排放的水流所到之处甚至还能引鱼群簇拥;更有人说,姑田的纸因为适合契证、誊印、制书,成为官府官文誊写用纸,所以才远近闻名。

  中国的手工造纸不过是宣纸、麻纸、皮纸、竹纸这几大类,而福建的纸是属于竹纸类,不同地方的竹纸也不尽相同,差异在于纸浆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因为姑田纸的指向性为官府官文誊写用纸,属于“高端”纸,所以在整个制作流程中都非常讲究、非常严格。

  老一代的人还记着,以前人们生活中都少不了这些手工造的纸,有草纸、毛边纸、白纸。不同的纸用处不同,草纸一般当作解手用纸,毛边纸一般用于包装,白纸用于书写。

  如果是抽水烟的人,一定是离不开草纸引火,当要吸烟时,就对已有暗火的卷纸吹一口气,瞬间卷纸的暗火就成了明火,然后点燃烟桶里的烟丝。现在再没有人吸水烟,即使有人想吸,也有没有以前那种吹一口气就能燃火的草纸了。

  不仅草纸是这样的命运,毛边纸、白纸也都有相同或相近的命运。以前福建省星罗棋布的手工造纸的作坊,几乎到了绝迹的地步,姑田邓金坤的造纸作坊或许成为了“大树上最后一片叶”。

  虽然邓金坤的性情开朗,但面对这千年的手工造纸技艺萎靡,心里也会有一份感慨,事情毕竟是发生在他这代人身上,情感也好,责任也罢,他都要真正的面对。

  从宋代开始,汀州府就开始大量手工造纸,到了崇祯二年(1629年),姑田开始用当地的竹子做原料制作的竹纸,其工艺是把青丝通过蒸煮,再移浅山摊开,天然漂白后,做成白料纸,这种技艺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早将这种纸称之为“连史纸”的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编纂的《连城县志》,之后这种纸被广泛使用,如清沈阳故宫字画用玉版纸,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以及武英殿聚珍版书的许多版本均用连史纸印制。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如果不是书画家,不是古籍爱好者,几乎没有再看到手工制作的纸张,这就使得那些从事手工造纸的工匠不得不放弃,不得不改行。

  也正是因为手工造纸的湮灭,而真正需要这种纸的行业或个人,却有时“一纸难求”。就像文章开头所讲的那样,中国的历史文化绝大部分是有文字记载,而这些数量巨大的古籍都需要修复,其手工制作的纸张必不可少,连史纸更是其中之一。

正在焙纸的师傅们

  如今,邓金坤的连史纸成为了中国许多文史馆、图书馆使用的纸张,尽管用量不是很大,但毕竟也是“一纸天下”。

  邓金坤不会忘记的是,上世纪70-80年代,姑田的纸曾是福建省纸张出口的重要基地,生产的纸张一律被外贸公司收购,不能内销,而出口的国家,几乎全是日本。

  这种“统购统销”的做法,无疑是放弃了国内市场,以致让人感到连史纸销声匿迹,即使到了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福建其实也是造纸大省,连城不仅有冠豸山、地瓜干,还有赫赫有名的连史纸,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书籍都是用这种纸印刷出来的。

“美玉堂”连史纸

  “成也萧何败萧何”,原本以为国外市场好于国内市场,更不会想到像日本这样一个先进国家,在遇到金融危机后,几十年一蹶不振。姑田的连史纸也被“殃及鱼池”,既没有了国外市场,也没有了国内市场,邓金坤11代传承的手工造纸的产业遭受了重创。

  好在邓金坤没有服输,在和父亲的共同努力下,祖传的“美玉堂”纸号又打了出来。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传承人,申请了“连史纸制作法”发明专利,申报了“连史纸”国家地理证明商标。

  邓金坤的祖先原本居住在永安,姑田邓氏一世祖泰公从永安牵牛前来上堡牛栏桥贩卖,谁想牛自个儿跑到丰头的山上。泰公认为丰头一带是风水宝地,于是,迁来姑田,定居下来,传到邓金坤已经是28代。

“美玉堂”连史纸

  ……

  或许姑田是邓金坤命中之地,与他难舍难分;或许姑田的连史纸具有“纸寿千年”的美誉,为此一生为伴;或许是家族的传承、历史的责任,他只能一直走下去,哪怕现在只有他一人。

  谁会知道一张薄薄纸的后面,有着厚厚的故事、厚厚的人生?(韩惠彬 林小宇)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