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侨乡美食:台山“水包”

2017年10月17日 18:08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侨乡美食:台山“水包” 李晓春 摄
侨乡美食:台山“水包” 李晓春 摄

  中国侨网江门10月17日电 题:侨乡美食:台山“水包”

  作者 李晓春

  提到蒸包,相信很多人会想起小笼包、狗不理包子、港式叉烧包、馒头等,但在广东侨乡台山,有一种传统蒸包叫“水包”,并以“台山大包”为名出现在江门、珠海、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及港澳地区。

  台山人喜欢吃的水包,是用蒸笼隔水蒸熟的,一般每个会有成年人的手掌般大,外形洁白并在外观上呈顺时针的扭花纹,底部垫着一张四方纸,掀开蒸笼的时候会有独特的蛋香味溢出。

  据台山四九镇经验丰富的点心师傅马灿介绍,做水包要想好吃,就要一斤面粉配一斤白砂糖、四只鸭蛋、一斤水;而搓面也尽量要用柔力,将面团中的白砂糖搓到没了粒粒感,整个面团粘稠并有韧性时,就可放置在器皿内,让其在常温下(最佳为22℃~25℃)自然发酵1.5个小时(若是冬天就需用笼布捂起来发酵2个小时)。其实,做水包最讲究真材实料,用料和用功甚为关键。

侨乡美食:台山“水包” 李晓春 摄
侨乡美食:台山“水包” 李晓春 摄

  如今,台山多数点心师傅会选择用搅粉机来取代人工搓粉,通过桶内的主轴来带动两侧的螺旋片来搅拌,达到近似人手搓粉的效果,但必须得一次性按照各物料的比配放入搅拌桶内再启动搅拌程序,整个过程约需半个小时。

  传统的台山水包在馅料上较为讲究,一般的“标配”会是一块斜切、三肥七瘦的广式腊肠,八分之一个、用线勒开的熟鸭蛋,用新鲜猪上肉(台山人称之为“前槽”)剁、加了葱花和调味料、人手挞成粘稠状的猪肉馅。

  台山人制做水包的时候,手法也有讲究,先把出好的小粉团稍微擀平,然后用左手手掌托住粉皮,将馅料按猪肉馅在下、左腊肠、右鸭蛋的顺序摆好在正中,靠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个小指头的巧力顺时针捏成扭纹状来锁好馅料,避免其在持续发酵或上笼蒸的过程中裂开影响其卖相。并且在捏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因馅料太多而导致压破了馅皮,也不能被猪肉馅汁粘在了馅皮的表面影响蒸熟后的卖相。做好的水包,用一张专用的四方白纸托在底下,放入炊笼,一个炊笼可放10至13个。

  蒸水包比较讲究火候,一般要将水烧开之后,才能将摆好水包的蒸笼放上锅码齐,最顶层用一蒸笼盖盖好,若有空隙还得用笼布封好,确保其密封度,通过猛火带动的水蒸气将水包蒸熟,一般猛火蒸10分钟左右即可。蒸熟后的水包,在掀开蒸笼盖的时候必须注意水蒸气形成的水珠,一经滴在水包的馅皮表面,即可立即影响其卖相。

  新鲜出炉的水包,其掺和着蛋香、腊香、肉香等独特的香气可飘出数十米,掰开热气腾腾的水包,柔软的面皮散发出诱人的香甜味,一口咬下去,松软有弹性。里面的馅料咸淡互补,用猪上肉剁成的肉馅肥瘦适中,吃起来比较紧实而不松散,较为鲜甜,而肥三瘦七的广式腊肠能将其腊香味渗入到肉馅和鸭蛋当中,让水包在口感上层次分明却又恰到好处。

  如今,台山人在传承这传统蒸包制作手艺的基础上,还结合了其他点心的制作技巧和不同人群的饮食习惯,作了部分的改良。有些为了水包煮熟后的皮吃起来更加有韧性,在搅粉的时候用到冰水,有些用熟鸡蛋取代熟鸭蛋,有些用牛肉馅取代猪肉馅,有些不用广式腊肠,有些在个头上和馅料上进行了迷你化。

  水包,原是台山人在凌晨四五点钟蒸出来作为包点之一来销售的,通常是蒸多少卖多少,每天限量供应,卖完即止。但如今在台山,不管是早餐店、宵夜档还是饼屋,只要看到蒸笼的身影,那里基本都可寻到水包的踪迹,甚至有些地方全天候供应。

  一个新鲜出炉的水包,售价仅2至3元,却让台山人在味蕾上找到了满足感,甚至可以有一买就走、边走边吃的方便,让诸多上班族垂爱于它。如今,一些到外地务工或移居海外的台山人,每当他再一次踏上台山这片故土的时候,他可能还会想起台山水步乡间传闻中“可两豪子(拿两毛钱),去买个包(水包),吃啊饱饱……”那句地方方言,有种想重温一下水包味道的冲动。(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