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六年磨一剑粤剧唱佛山秋色 紧急排练今秋将试水

2017年10月27日 11:0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秋色传奇》排练现场,青年演员们倾情表演。
《秋色传奇》排练现场,青年演员们倾情表演。

  秋色传奇细聆听 一曲翩跹广佛情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鹏飞 通讯员杨雁、何燕芝

  一年一度的秋色即将来临,在佛山粤剧传习所里,一部与秋色有关的粤剧《秋色传奇》正在如火如荼地排练中。尽管这部粤剧的首演未能安排在今年秋色巡游期间,但是这部粤剧的剧本从2011年到2017年,历经十几稿的修改、更换了多个主线故事,在多方努力下终于面世,个中曲折和改编过程透露出编剧对佛山秋色浓浓的爱。该剧编剧苏隽告诉记者,这也是完成6年来自己的一个心愿。

  值得一提的是,《秋色传奇》是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的第十四台作品,也是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第一次与佛山粤剧院合作孵化的作品。

  创作缘起:

  闻“香”识秋色 《秋色传奇》已萌芽

  《秋色传奇》有何亮点?该剧编剧苏隽告诉记者,《秋色传奇》里有对佛山秋色文化中灯色整体的呈现,通过浓缩的形式来展现佛山秋色里灯色。另外,佛山的武术、粤剧、民间扎作等佛山独有的文化元素也会呈现其中。

《秋色传奇》排练现场,青年演员们倾情表演。
《秋色传奇》排练现场,青年演员们倾情表演。

  那么为何会想着创作这样一部粤剧?苏隽表示,2010年他被调到了佛山秋色筹备委员办公室,负责佛山秋色解说词等相关文案的撰写,“过后六年一直都在帮忙写解说词,在这期间我也接触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资料,对佛山秋色的理解也越发深刻。”苏隽表示,巡游、扎作等在全国有很多,但是他们大多是依托于宗祠的关系在农村里发生。而佛山秋色从明代开始就发生在城镇里,它的萌芽化、商业化十分明显,“它是明代佛山工业萌芽的标签”。

  就这样,独特的民俗加上年轻时的冲动,苏隽产生了要写一部有关佛山秋色的剧本。

  几经修改:

  六年磨一剑 剧本改了十几稿

  尽管苏隽在2011年便完成了的第一稿,不过一直到今年才开始进行第一次组班排练,其间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前几日进行了第一次全剧连排,战线确实拉得有点长。”苏隽说。不过记者了解到,在这6年里,剧本是历经十几次的修改,就连剧本的故事都换了三个。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戏剧创作研究部主任罗丽表示,“六年磨一剑”能看出编剧对传统文化的用心和感情。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该戏的第一稿便已出来,不过团队研究后发现剧本还需要打磨。秉着出精品的精神,该剧本一共是换了三个故事,写了十几稿。

  苏隽说,由于他的戏剧学习是从古希腊开始,悲情成为第一稿的主题;再加上当年比较年轻觉得挺酷,“后来想想这样可能不太适合大家的审美,就决定修改。”苏隽称,后来又将故事转换到古代的才子佳人上,不过这样的剧目太多,推出后很可能就淹没在众多的剧本中。再后来就有了跟时代结合的想法,与当前提出的工匠精神联系起来展现秋色里的匠人精神,于是就有了这第三稿。

  虽然故事已经定了,但是项目启动后,苏隽仍然在和唱腔师傅们修改剧本,“之前剧本的唱腔比较多,在排练中发现这样不仅让戏变得冗长,而且还显示不了粤剧演员的功架。”经过商量后,删掉一些唱腔,增加一些功架和扎作技艺,从连排的效果来看,这样改得确实不错。

  广佛合作:

  双城共扶持 《秋色传奇》等你来

  据介绍,《秋色传奇》是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的第十四台作品,也是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第一次与佛山粤剧院合作孵化的作品。

  既然是有关佛山的戏曲题材,为何会得到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的支持?苏隽告诉记者,原来他是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的外聘作家,从2011年第一稿出来后便成为该院的孵化项目。可以说,从一开始,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便介入剧本的创作。“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里面的编剧在全省来说是最强的,剧本每修改一稿出来,该院便会召开研讨会对剧本进行把关。”苏隽说。剧本前后修改十几稿,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就起码召开了十几次研讨会。即使在最后的彩排,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的编剧还会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跟踪,看排练、提意见等。

  罗丽告诉记者,本来这部作品是作为今年秋色巡游的开幕演出的,不过由于排练不是特别成熟,预计要到今年年底才能推出。谈及为何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会选择佛山题材的剧本进行孵化,罗丽表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的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并不分地域,希望能在戏曲发展上给全省广大青年编剧们一个平台,推动全省戏曲的繁荣。

  戏曲孵化:

  为粤剧培养更多编剧

  事实上,随着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在2012年提出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后,不仅仅是广州的戏剧编剧,来自珠三角各地的编剧都能得到资金的支持。不过所有的作品都要经历选题、讨论、论证。业内人士表示,这不只是推动一两部作品,而是要建设一支戏曲队伍,推动粤剧的发展。

  罗丽表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的戏曲孵化计划并不是全省唯一一个孵化计划,不过是全省最早的针对戏曲的孵化计划,从2012年推出开始为全省广大青年戏曲工作者提供舞台。罗丽坦言,这几年除了重点题材和常规演出外,成长起来的青年编剧不是太多,这也是当时为何提出要进行戏曲孵化,“就是要在戏曲这个行业注入一些新鲜血液,给年轻编剧和年轻演员更多担当的机会。”罗丽表示,由于粤剧的编剧十分紧缺,因而孵化计划先从粤剧着手。

  罗丽坦言,此次与佛山粤剧团合作得十分好,对双方此次的合作十分有信心。“从前几日连排的效果来看,导演和剧团都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罗丽表示,如果剧团不重视的话很难把作品推上舞台。她表示,接下来有机会,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还会与佛山粤剧院合作。

  剧情简介

  明代,佛山制造业已具规模,四大名镇之一和地位已确立,而集中展示佛山制造的秋色赛会,也引起关注,更引起朝廷重视。朝廷欲让佛山出一贡品,代表朝廷作为国礼赠给邻国。秋色赛会上,霍、邝、陶三家各不相让,各有所想——霍家欲圆贡品梦以光耀门楣,陶家欲令陶品更加精良,以求与已在佛山出现的景德镇瓷器一决高下,邝家则欲把佛山铸造品销至五湖四海……趁着“贡品”之机,三家都欲达成自己的目的,然而三家都有着局限与不足。又到秋色赛会期,朝廷决定派人前往佛山观赏秋色,并挑选贡品。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三家决定抛除门户隔阂,合作打造精良贡品……

  未来规划:

  试水小剧场 为粤剧开拓观众群

  记者了解到,通过孵化计划全省已经有不少青年作家成长起来,不少作家的作品还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罗丽告诉记者,戏曲孵化计划已经5年了,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希望做一些尝试,“我们将试水小剧场模式,希望能借此开拓观众群。”

  罗丽表示,小剧场模式的意义对于年轻人吸引很大,这种模式在话剧上用得比较多,在戏曲上用得比较少。因而将与广州市粤剧院合作,在南方剧场试水小剧场模式,将戏曲孵化计划里的一些戏改成小剧场戏,通过白鹅潭、疍家女等丰富的岭南文化元素吸引观众。

  罗丽告诉记者,剧团排一部戏费用不低,希望能得到多方的支持。

【责任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