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福建莆田:“灯笼村”里竹编老人的坚守

2017年10月27日 15:36   来源:莆田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灯笼村”里,像黄金木这样编制灯笼的手艺人不多了。
“灯笼村”里,像黄金木这样编制灯笼的手艺人不多了。

  原标题:竹编老人的坚守

  (莆田)秀屿区笏石镇珠坑村船渡自然村,是一个有着百余年制作竹编灯笼历史的“灯笼村”。以前,村里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做灯笼,编制的灯笼在当地十分吃香。可如今,大部分村民放弃了这一传统手工艺,全村仅剩七八家灯笼作坊。

  这天,我到该村探访。走进一家灯笼作坊时,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正坐在竹椅上编制灯笼。门外的屋檐下还堆放着不少编好的灯笼,这些灯笼上宽下窄,尾部呈伞状,已被老人用红绳两两配对绑好了。屋里墙角边还堆放着两摞扁细的竹篾条,几个糊好油纸的灯笼挂在竹竿上风干。

  老人名叫黄金木,今年72岁。编制灯笼这门手艺在他家已传承了100多年,他自己也编了60多年。他告诉我,这种灯笼形状像葫芦,所以叫“葫芦灯”,一般用在宫庙或者祠堂里。除此之外,老人还会编制八角灯、六角灯、子孙灯、冬瓜灯、柿饼灯等等,但最熟练、编得最好的就要数葫芦灯了。“葫芦灯制作工艺精细,耐用,卖得最多。”他一边编制,一边说道。

  他说,编制葫芦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挑选出树龄在两到三年的竹子,然后把竹子削成长度、厚度一样的竹篾条,再按照顾客的需求编制成胚,最后就是糊上油纸、上桐油、晾干。“编制灯笼时,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有技巧,中间哪一环节做不到位,最后成型的灯笼不但不美观,而且还不耐用,甚至会变形。”

每个灯笼都必须按照顾客的要求编制成胚。

  我照着老人教的手法和步骤,开始编制灯笼。别看一个竹灯笼就只用这么几条竹篾条,但对于初学的我来说,还真是一个大难题。我总是把竹篾条的顺序编错,费时费力不说,还把几根竹篾条折断了。在老人的耐心指导下,我花了近3个小时才编了半个灯笼。

  在莆田,“灯”的谐音是“丁”,有人丁兴旺的意思。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象征着喜庆团圆,祈求人丁兴旺、家和万事兴。近几年,虽然市面上出现电子灯笼、布灯笼、铁艺灯笼、塑料灯笼等众多品种,但竹编灯笼的总体需求量依然很大。黄金木说:“每年元宵期间,很多人都上门来订葫芦灯做福首,不少寺庙的大葫芦灯也都是找我做的。可是,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很多单子我都不敢接,怕赶制不出来,耽误了人家。”

  编制灯笼赚的不多,从上午8点编到晚上11点,一天最多能赚七八十元,他担心这一曾经让全村人引以为傲的传统手艺会慢慢失传,他还开玩笑说,自己以后编的灯笼会成“限量版”。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