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椰城侨批:来自父亲用功求学的叮嘱

原标题:来自椰城父亲用功求学的叮嘱
“刻下正是汝兄弟用功求学之时,须专心求学,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望汝专心求进。”1948年9月15日,印尼雅加达华侨黄衍标给在家乡南安丰州的“两位吾儿”黄炳焜、黄炳垣寄侨批,对子女教育殷殷叮嘱,言犹在耳,令人动容。
批信写道,他在外地与人合资经营一事,儿子顾虑祖母(收批人的祖母)担心生意风险,望家人不必挂念,他自然能料理好。黄衍标寄款100金圆,除奉敬母亲外,还给两位儿子读书零花钱,并要求他们用功求学。
如图所示,封正面寄批人地址写“吧”字,系华侨对当时巴达维亚的简称。批信信笺印有“BATAVIA”,即巴达维亚。
雅加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早在14世纪就已成为初具规模的港口城市,以输出胡椒和香料为著名的海港,称为巽达加拉巴,意思是“椰林密布之地”,或“椰子林的世界”,华侨称其为“椰加达”“椰城”“吧城”。
1527年,穆斯林首领领导印尼人民打败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舰队,收复了巽达加拉巴,把这里改名为雅加尔达,意思是“胜利之城”“光荣的堡垒”,雅加达的名称就由此演变而来。1596年后,荷兰殖民者统治了印度尼西亚,换上了荷兰的别名“巴达维亚”。
1710 年,巴城有糖厂131间,绝大部分为华商拥有和经营,总生产能力约10万担,雇佣华人5000人以上。1800年,印尼成了荷兰的一部分,称为“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成了荷兰殖民者剥削、奴役印尼的大本营。1942年8月8日,日军侵占印尼后恢复了雅加达的名称。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正式成立,定首都为雅加达。1950年1月20日,印尼成立联邦政府后,把雅加达改为巴达维亚,1950年3月31日又改名为大雅加达市,1961年再改为大雅加达特区至今。
今天的雅加达,已经成为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陆交通的枢纽,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咽喉,也是亚洲通往大洋洲的重要门户。国内外的许多船只都把雅加达作为一个停靠站,在这里加水维修。郊区的国际机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空站之一。(谢佳宁 黄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