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碰撞“非遗” 《守望》乡愁感动江门观众(图)

原标题 “世遗”与“非遗”相遇 《守望》乡愁感动江门观众
金羊网讯记者林曦、彭纪宁,通讯员谭耀广、陈卓栋摄影报道:作为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暨2017中国侨都(江门)华人嘉年华的首场文艺演出,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和贵州省黔东南州歌舞团联合打造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民族歌舞诗剧《守望》,11月14日晚在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隆重上演。它所诠释的美丽乡愁深深打动了现场千余观众,激发了参加盛会的海内外华人的共鸣。这也是《守望》首次在广东演出。
而在之前的12日与13日,黔东南州歌舞团还在“世遗”开平碉楼景区表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实现了“世遗”与“非遗”的相遇。
记者了解到,2016年中国歌剧舞剧院与贵州省黔东南州歌舞团合作,以全新的跨界融合艺术形式打造了歌舞诗剧《守望》,该剧属于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6年12月8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获得首都观众高度赞扬。
演出开始前,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惠红等市领导前往剧场后台看望全体演员时表示,非常欢迎黔东南的朋友们来江门演出,感谢大家带来如此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剧目。周惠红介绍,江门是中国侨都,有着深厚的华侨文化,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江门华侨文化的具体体现。她表示,侗族大歌与开平碉楼及村落相遇是两个“世遗文化”的碰撞,一定能迸发出不一样的精彩。
黔东南位于贵州东部,被誉为“歌舞之州”、“森林之州”、“非遗之州”,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309个。据主办单位介绍,此次前来演出的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在11月12日与13日,还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开平自力村碉楼景区,演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这一表演实现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相遇的壮举。
据悉,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中国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侗族大歌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这是侗族大歌与开平碉楼的第一次约会,展示了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独特的华侨文化内涵,我们希望与全国、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名片相约侨都、相约江门。”江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林贵表示。(林曦 彭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