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福建泉州南音世家:百余年的坚守传承

2017年11月28日 09: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郑芳卉(左二)与学生同台演出。 受访者供图 
郑芳卉(左二)与学生同台演出。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泉州11月27日电 (林玲 施远圻)“古曲千年唱未休,管弦韵美出泉州……”在2017年10月底举行的福建省第二届曲艺“丹桂奖”决赛现场,泉州鲤城区泉州南音研究社的21名演员登台演奏一曲《古韵薪传》,讲述了泉州南音人世代传承的故事。该作品由福建省南音非遗传承人、鲤城区泉州南音研究社社长郑芳卉编排,不仅奏出南音之美,更是郑芳卉家族传承南音的真实写照。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2006年5月20日,南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芳卉家族之所以被称为南音世家,是因为从她的外曾祖父到她90后的女儿,都是南音的传承发扬者,至今已有100多年。

  南音世家氛围浓,小型乐会开不停

  郑芳卉今年47岁,出生于泉州鲤城区一个南音世家,是家族南音第四代传承人。她的外公吴序辉是圈内有名的南音艺人;父亲郑泽胜供职于泉州高甲剧团,在南音上亦颇有造诣;母亲吴淑珍的南琶技艺更是一绝,学生遍布海内外,至今仍在教学。

  在家庭影响下,郑芳卉从小就显露出在南音方面的天赋,吹拉弹唱无一不精。

  “我三岁开始学艺,五岁就可以登台演唱。”郑芳卉回忆说,童年时,自己家中总是上演“小型南音会”,因为南音老艺人到她家相聚时,大家都会现场献唱,交流切磋。而不怯场的小芳卉也会在老艺人面前唱上一段,声音甜美的她深受老艺人的喜爱,经过他们的点拨,郑芳卉技艺愈发纯熟。

  如今,郑芳卉的外公与父亲虽已去世,但在她的家中,依旧时常会开“小型南音会”。母亲弹琵琶,弟弟弹二弦,自己吹洞箫,那个献唱的位置则由侄女和女儿顶替。南音一曲悠扬婉转,偶有人经过她家门口,亦会静静聆听那温婉和谐的曲艺。

  曲好还需人来学,南音世家广收徒

  “声音要打开,不要用鼻音。”除了南音艺人,郑芳卉还有一个身份——泉州第七中学的音乐教师,讲台上的她循循善诱,孜孜不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南音早已融入郑芳卉家族的血液中,传承也成为了他们自觉背负的一个使命。“我的外公是以站馆为生的。”郑芳卉介绍道,站馆指的是南音艺人应邀去社区、村庄设馆教学,每个馆一呆就是四个月。

  郑芳卉的母亲吴淑珍则将南音带到了更远的地方。1990年,应印尼华侨之邀,吴淑珍前往印尼雅加达开馆授课,这一授课便是十年之久。音乐无国界,在吴淑珍的感染下,不少印尼人也爱上了南音,吴淑珍还“发明”了闽南语“拼音”,方便与他们进行交流。而后,吴淑珍又在台湾、金门等地区进行授课,高超的南琶技艺使她享誉海内外。

  而今,郑芳卉接过母亲的衣钵,将传统南音搬入中学课堂,让更多学生认识南音、了解南音,由她负责撰写的《在中学实施南音多声部合唱教学的研究》还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保护“府城音”,抢救音乐“活化石”

  除了传承技艺,郑芳卉更想为南音多做一些贡献。2017年泉州市两会期间,郑芳卉作为泉州市人大代表提交了在鲤城建立南音博物馆的议案。

  “很多朋友都问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郑芳卉说,因为鲤城是南音的发祥地,在南音的传习过程中,一向以泉州府城(今泉州鲤城区)的方音为基准。但近几年,“府城音”受到周边城市口音的冲击,所以她希望能建立一个南音博物馆,用以存放老的南音乐器、南音曲谱,以及南音影音资料,通过这个博物馆可以让泉州人记住南音的魅力,让外来游客了解南音。

  同时,郑芳卉还在2017年的市两会期间针对“南音进课堂”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她建议,实施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习传统南音的培训计划,组建南音师资队伍,而后逐渐向其他县(市、区)推广,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在泉州建成一支稳定的中小学南音师资队伍。

  戚戚琵琶语,幽幽洞箫言,一曲南音悠扬婉转;循循善诱声,谆谆教诲情,南音世家执教百年。空闲时分,祖孙三代一首《南音情》,道不完南音世家的百年坚守,唱不尽南音艺人的传承之情。(完)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