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闽茶中国行:让“国礼茶”呈现不一样的金砖雅事

2017年12月07日 10:29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厦门会晤期间,肖文华向元首夫人们展示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
厦门会晤期间,肖文华向元首夫人们展示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

  原标题:“闽茶中国行”讲述福建好茶的故事

  茶,推向了市场,能带动千万户农民增收。福建,茶业大省,不乏好茶。

  如何向外传播闽茶好声音,带动茶乡经济发展,富裕一方百姓?

  7年前,由福建日报社、省农业厅等机构参与主办的“闽茶中国行”在福州启动。7年茶香,12站的“闽茶中国行”,创新了机制,培育着市场,更弘扬了文化。

  通过一站站、一次次的分享与述说,缩短了闽茶产地与各茶叶消费地的距离,拉近了闽茶与国人之间的联系,在最广泛的层面让闽茶得到高度认同、共鸣与支持。

  日前,“闽茶中国行”搭载着多彩闽茶,组成闽茶“集团军”走进了重庆,举办以“金砖国茶·飘香巴蜀”为主题的推广活动,用创新的方式传播福建好茶的故事。这是7年来,“闽茶中国行”的第12站活动。

  一个是西南重镇,一个是海丝核心区,同是中国茶的故乡,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海丝茶路与西南交通枢纽借由茶实现了时空上的交汇。

最美茶乡寿宁行

  “国礼茶”,呈现不一样的金砖雅事

  本次“闽茶中国行”重庆站活动呈现的亮点之一是,闽茶新多的一个身份——“金砖国礼茶”。

  9月3日—5日,在为期3天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以下简称厦门会晤)期间举办的一些重要活动中,闽茶不仅成为各国元首和其他贵宾们的招待用茶,部分闽茶还作为“国礼茶”赠送给各国来宾。

  从“国礼茶”、会晤官方用茶到现场茶事接待服务,闽茶以独特的口感和文化内涵,演绎了一段段精彩的闽茶雅事,让各国贵宾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茶及中华茶文化的魅力。

  “在厦门会晤的各大重要场合,华祥苑的茶艺师为各国贵宾们奉上铁观音、大红袍,并展示闽南十八道功夫茶艺,将泡茶技艺中蕴含的茶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深深沉醉于茶香的各国贵宾们,盛赞‘delicious’‘wonderful’。品鉴完茶汤后,茶艺师邀请贵宾们轻闻杯底凝聚的茶香,贵宾们惊奇于‘为什么喝完茶后杯底还会有香气’。”

  “铁观音的传统制作技艺,历经了数百年的传承,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会晤期间,各国元首夫人来到华祥苑儒士馆观看乌龙茶(铁观音)的传统制作技艺并参加茶叙。作为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很荣幸,为各国夫人演示并详细解说,一片茶青,如何从晒青、摇青、炒青,再到揉捻、烘焙成茶的过程,让铁观音的制茶工序、历史演变都一目了然。这些技艺的形成是茶农长期制茶实践的智慧结晶,引得各国元首夫人纷纷点赞。参与茶叙的墨西哥总统夫人的姐姐被闽茶文化深深吸引,当场邀请我们将店铺开往墨西哥。”

  ……

  作为参与度最高的茶企,华祥苑茶业为厦门会晤提供了最专业、最高规格的团队服务。在此次“闽茶中国行”活动中,华祥苑茶业董事长肖文华的生动讲述,吸引了众多重庆市民。不少市民流连于华祥苑茶业的展示台前,欣赏“金砖国礼茶”,品鉴华祥苑特制的庄园茶。

  肖文华感叹:“此次的闽茶成为‘国礼茶’在厦门会晤期间大放异彩,是一次闽茶代表中国茶向世界展示茶文化的机会。半年前,华祥苑便集结了茶叶、瓷器、历史、设计四大领域专家,组建团队,多次讨论、研究、修改,直至确定一个完美的方案。而华祥苑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中国各主要茶品类原产地建造茶庄园,构建了一套集生态环境、种植培育,制作为一体的好茶诞生标准体系,则是此次华祥苑能够崭露头角的重要因素。”

  “闽茶中国行”重庆站活动中,天湖茶业董事长林有希则带大家认识了同样在厦门会晤中大展风采的当家白茶。2017年8月1日,他正式签下了厦门金砖会晤赞助茶的合同,“绿雪芽”正式入选。

  林有希说,厦门会晤是个面向世界的窗口,“绿雪芽”能代表福鼎白茶出现让他倍感骄傲。讲述中,林有希展示了准备的很多材料和产品贴上封条入库的场景图,每一个材料都清清楚楚地展示了公司筹备的细节和严谨的态度,光是产品的检验报告就有六份之多,每个产品从挑选到入库都一丝不苟,让在场的来宾深切地感受了一把厦门会晤的严谨态度。

2011年12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闽茶中国行”北京站启动仪式。

  此次“闽茶中国行”活动中,来自福建的福安坦洋工夫红茶、武夷山武夷星岩茶、福州茉莉花茶也吸引着众多好茶之人。“我寻遍了祖国的每一片红茶园,有茶的地方,就有我的足迹。我想把我的收获分享给更多人,让大家不仅懂得饮茶,还能深入体验茶园、茶农、茶产地和茶文化。”元泰茶业总经理魏文生分享说,今年,元泰茶业创办了全国首个红茶创客空间,希望为五湖四海的红茶爱好者创造了共同的家园,为青年创业者搭建了梦想的舞台。

  定制茶,带动高山茶区摆脱贫困

  福建好茶涵盖乌龙茶、绿茶、白茶、红茶四大茶类,产茶区更是遍布全省各个县市。

  此次“闽茶中国行”重庆站活动,来自福州市、福安市、寿宁县茶产区的代表,也分别讲述了各自茶产区的故事。

  寿宁县政府茶业协会会长叶荣年大力推广汲天地精华的“寿宁高山茶”。

  寿宁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大县,茶业已发展成为寿宁的传统主导行业。下党乡作为宁德四个特困乡之一,也是省定贫困乡,通过创新探索出扶贫茶园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良好的“消费扶贫”之路。

  2015年1月开始,在省委组织部派驻下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守福的带领下,下党乡策划实施了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在茶厂安装了8个探头,在茶山上架设26个探头,开发可视化预订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这一项目中,下党村首创了以“卖茶园”替代“卖茶叶”的“定制扶贫”模式,推出600亩扶贫定制茶园,向全国招募爱心茶园主。茶园主以一年一亩2万元的价格买下茶园,合同定期5年。买下茶园后,茶园主将把茶园的生产交给专业的合作社,每年收获固定回报。下党村的做法,是“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理念的实践。通过该项目,2016年下党村每公斤茶青年均价格从原来4.8元增加到20元,每亩茶园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实现茶农收入翻番,村财收入22万余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一片叶子,的确可以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福安坦洋工夫、福州苿莉花茶、武夷岩茶,7年来,我省的主产茶区,通过“闽茶中国行”,向世人传播了一个又一个这样关于茶的美的“中国梦”故事。

  闽茶行,给好茶一个讲故事的机会

  2010年6月,“闽茶中国行”在福州启动,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福建日报社、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联合主办,《茶道》杂志社承办。7年来,“闽茶中国行”已成功走过台湾、上海、河南、北京、南京、青岛、成都、西安、新疆、宁夏、澳门、重庆等12站。每一站都以不同主题和形式呈现福建茶产业、茶品牌的生机与活力,以及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福建茶业打响品牌之战的先锋之旅,已成为福建茶产业茶文化宣传推广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闽茶中国行”创立之初,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类似的区域茶品牌推广活动。“闽茶中国行”的创新,新在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茶科研、生产、经营单位以及新闻媒体,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到紧密携手形成合力,搭建起政府、行业、企业、媒体联合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平台。通过“闽茶中国行”,茶产区、茶企业跨出省界,不仅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泽及茶乡千家万户茶农,同时为倡导社会的高雅生活、传承中华茶文化作出了贡献。

  近十年来,福建茶产业在继承和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呈现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2016年福建茶叶产量占全国的18%,茶产业综合产值近900亿元,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闽茶中国行”的开启,为助推茶产业、展示福建茶叶整体形象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福建拥有六大茶类,除了大红袍、铁观音等茶品,许多茶并不为国人所知,“闽茶中国行”是对福建茶叶整体形象的推广,许多茶品诸如福建的白茶、红茶、花茶等,借“闽茶中国行”这个平台走向全国。现场的推荐、品鉴,让全国茶人对闽茶有了全面、直观的了解。

  每站“闽茶中国行”都吸引了省内著名茶企的踊跃参加。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实地考察全国各地市场,现场与各地客商进行商洽,以自营店、加盟店等各种形式在全国开店布点,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枚小小的茶叶,既是大产业、大民生,也是大文化。福建既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省之一,也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闽茶与茶文化的生产和输出在其中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茶文化的传播,单靠茶企茶商的民间力量远远不够,没有官方从传播层面对茶文化事业的重视和促进,茶产业难以壮大和行远。

  7年来,“闽茶中国行”在致力于茶产业推广的同时,也积极传播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闽茶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闽茶文化韵传千载的魅力。如今,福建茶产业向全国市场输出的,已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产品,还有文化和品牌,逐渐树立起全国茶产业发展的标杆。

  除了开展产业与文化的推广外,“闽茶中国行”开展的各项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例如,2012年6月南京站期间,携手闽、苏、台两岸100多名茶人将齐聚中山陵,举办“两岸茶人·茶祭中山”祭茶大典,用闽江之水、长江之水和阿里山泉水共泡一壶两岸好茶,用香茗拜祭孙中山,畅叙血浓于水的亲情。

  2016年7月,时值闽宁两省区对口帮扶协作迎来20周年之际,“闽茶中国行”走进宁夏,组委会携手嘉福金朝国际慈善基金会向永宁县闽宁镇耿飚红军小学师生们捐赠了价值十万余元的图书、书包、课桌椅。这一系列善举充分体现了跨越山与海的闽宁情谊。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