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既“走出去”又“引进来” 江门微电影想走向国际

2017年12月11日 16:58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我市(江门市)微电影协会与外地交流增多。
我市(江门市)微电影协会与外地交流增多。

  原标题:江门微电影想走向国际

  江门市微电影最高奖项——金杜鹃奖,日前再度升级绽放,主题为“中国侨都美丽乡村”的金杜鹃奖第五届全国微电影节在江门星光公园举行颁奖仪式。今年(2017年)江门市微电影行业出现新特点,既“走出去”,又“引进来”,从地区性的微电影节向全国其他省市迈进,征集到全国20多个省市微电影协会、200余部作品参与;前期在万达影城包下影厅进行了持续数日的微电影展映;还首次颁发原创音乐作品奖等。下一站路在何方?市微电影协会会长陈敬武说:“我们希望下一站是走向国际!”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目标

  从全国走向国际

  日前,2017金杜鹃奖“中国侨都,美丽乡村”第五届全国微电影节颁奖盛典举行,当晚共颁发出包括最佳微电影、最佳纪录片、杰出影视贡献奖等在内的15个奖项。文化部原副部长潘震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惠红出席活动,并为获得最佳微电影的5部影片颁奖。

  本届金杜鹃奖的亮点颇多,除了在前期进行了持续数日的微电影展映,还首次颁发原创音乐作品奖。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颁奖礼仅针对江门地区的作品进行评选,而今年是第一次进行全国范围微电影作品评比,征集到全国20多个省市微电影协会、200余部作品参与。

我市微电影制作团队在器材上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我市微电影制作团队在器材上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周惠红在颁奖盛典上指出,江门有400多万的华侨分布世界各地,他们的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剧本。本届微电影节的举办,旨在用艺术的思考与表达,搭建侨乡的文化载体,传递浓郁的人文关怀,既弘扬传统文化主旋律,又丰富和彰显本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她相信,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金杜鹃奖必将成为中国微电影界的年度盛会。

  市微电影协会会长陈敬武则表示,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本次微电影节,是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暨2017中国侨都(江门)华人嘉年华活动的组成部分,格外引人关注。江门微电影未来可利用海外400多万五邑同胞作为支柱,把微电影大赛影响力扩大到国际,联系海内外华人华侨,拉近江门与世界的距离。

  新特点

  “走出去”+“引进来”

  回顾今年江门市微电影发展,一方面,制作团队在器材上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不但使用BMD专业电影机进行拍摄,后期制作上也使用苹果的专业视频剪辑工作站,器材的升级使今年微电影的作品质量高于往年,无论是乡村的唯美画面,还是对乡土乡情的人物展现,都有了质的提高。

我市微电影剧组受邀赴广西贵港拍摄“美丽乡村”主题微电影。
我市微电影剧组受邀赴广西贵港拍摄“美丽乡村”主题微电影。

  另一方面,江门市微电影加强了与国内微电影活跃地区的交流,既“走出去”,又“引进来”。“走出去”,是江门市微电影作品频频参加全国各地微电影大赛并获得好成绩,把江门侨乡作品、文化向外地输出。不但作品“走出去”,还要人员“走出去”,如今年市微电影协会组织了12人的微电影剧组,受邀赴广西贵港市拍摄“美丽乡村”主题微电影,为贵港市筹建微电影协会建言献策,助力贵港市微电影发展。

  另一方面,本届微电影节自四月启动以来,得到全国20多个省市微电影协会的大力支持,收集到200多部作品,江门市微电影作品在本次颁奖会上获得不少奖项,此外,广西、宁夏、福建、天津等地也有许多作品获奖。

  11月初,中国30多家微电影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微电影联盟,江门市微电影协会会长陈敬武担任副主席,他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的媒体资源,把江门本地微电影作品更好地推广出去。同时,把控本地微电影、影视作品质量,与各地微电影协会深入开展交流。

  业界心声

  希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有爱有故事”文化传媒负责人赵关胜拍摄的《骗家》曾获2015年广东省反网络诈骗微电影大赛三等奖。今年他为江门市森林公安拍摄的微电影《滥伐有罪》也获得微电影大赛优秀奖、最佳男配角等奖项。

  赵关胜说:“我们看香港电视,《壹号皇庭》《冲上云霄》《妙手仁心》等,每一部电视剧展现一个职业,观众看电视就能了解律师、警察、飞机师、医生等行业的工作。微电影对单位的宣传也如此,以前单位的宣传比较硬,市民尤其是年轻人不容易接受,现在江门不少单位正把宣传片以微电影的形式拍摄出来。比如我们帮新会区检察院拍摄的微电影《新生》,就是讲述一个保护未成年人的例子。未成年人犯罪后,如满足一定条件、通过观察期后可不起诉,这个条例如果用以前的宣传方式比较难说清,但通过故事就很容易理解了。”

  赵关胜认为,微电影最重要的价值在传播,今年微电影节,主办方前期在万达影城包下影厅进行了持续数日的微电影展映,并为微电影《新生》举办首映式,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举。“微电影的传播不但要在网上,还要在网下,让更多不同层次的市民接触。”赵关胜说。

  本地资深微电影人王勤则认为:“微电影有投入才有产出,本地的微电影创作还是以‘单位定制’为主,自主创作较少,反映了江门市对微电影虽有扶持,但还不够。不但在制作上要扶持,在前期如剧本创作上也要扶持。”

  王勤同时表示:“微电影里纪录片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内容,江门侨乡有大量的题材,我们以前的档案注重文字和图片,忽略视频资料,纪录片是一个补充。因为纪录片的时间跨度很大,这一块工作可以由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机构共同完成。比如,华侨题材,政府可以确定主题和方向,开平、台山当地有大量的个人或团体拍摄,行业协会进行指导,政府给予资金上的扶持。”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