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盛极一时的闽南中国银行侨批侨汇业务
原标题 :盛极一时的中国银行侨批侨汇业务
1939年11月30日(民国廿八年十月廿日),一封由荷属印尼垅川寄漳州廿七都关下保长洲社田中央曾氏慈母的侨批封,背面盖有“中国银行汇兑特约代理处/三宝垄黄五福源盛汇兑部”红色章。“三宝垄”华侨又称“垅川”。“源盛”系泉州中国银行于1938年9月签订的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委托代理机构,而“源盛”在三宝垄又由黄五福以“源盛”名义代理。也就是说,中国银行的海外代理信局,还有二级甚至三级代理机构。
闽南是著名侨乡,华侨批信钱款以其登门收汇、登门派送、信款合一的经营方式,称便于侨胞侨眷。对于侨批的派送业务,中国银行厦门分行、泉州支行早有关注。1920——1930年,闽南各地侨批信局兼做投机买卖,常遇失败而倒闭,侨胞汇款无法保障极感困苦。1937年初中国银行泉州支行即开始筹备并成立侨汇组,先后派员在厦门、安海、石狮等主要商埠筹办侨批分解事务。1937年4月厦门、泉州中国银行承接了合昌信局(原由黄泳来经营,地址厦门磁安路),以合昌信局的名义在闽南一带办理侨汇侨批业务,仿照侨批信局办法,直接送解信款,以期便利侨胞,吸收外汇。

1938年5月厦门岛沦为日据后,闽省沿海一带风鹤频惊,信局不愿冒险派送,唯独中国银行密派干员由鼓浪屿冒险挑运侨信绕道来泉州,将侨批款项全部清解。此后,海外信局收到厦门沦陷后该行解款回信,得知由中国银行所解侨信独得、安全、迅速到达,同时复接到该行此后侨信解款种种办法,认为切合需要,都愿委托该行办理,不数月南洋委托代解之信局达百余家。在此期间,海外华侨信款,几乎完全集中中国银行代解。

从1937年6月到1941年10月,中国银行泉州支行在南洋各地委托信局有183家,其中马来西亚73家、新加坡12家、印度尼西亚42家、菲律宾49家、越南3家、缅甸4家。这只是在海外的一级代理机构,如果加上二级、三级代理机构,那么,中国银行的海外代理网络是相当庞大的。这些海外信局几乎囊括了闽南华侨汇款,估计闽属侨汇经由厦门、泉州中国银行经汇者占70%,盛极一时。

自1937年开办至1939年10月,除大宗电汇、票汇外,仅小额零星批信,经由中国银行直接送达者,共计解付信件52万封,款项1720.2万元。直至太平洋战起后一年间,尚有断续侨信汇款委托。可见,合昌信局在当时战争时期极力沟通侨汇,对安定闽南侨乡侨眷生活做出很大贡献。(谢佳宁 黄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