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红日亭”涌爱心潮 为寒冬里路人送“温粥”
原标题:“红日亭”涌爱心潮 温州遍地皆“温粥”
2017年12月22日,冬至。天刚蒙蒙亮,浙江省温州市区华盖山东麓的“红日亭”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十几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和志愿者正忙碌着向现场千余位市民派送汤圆。当天,以“红日亭”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爱心鹿城联盟”86个爱心驿站,同时向全城派送出2万余份汤圆,为寒冬路人送上暖洋洋的节日祝福。


今年是“爱心鹿城联盟”成立第三年,也是该联盟第三次在冬至日向全城派送汤圆,所耗资金全部来自民间捐赠。今年初,中宣部公布第三批全国学雷锋示范点,浙江省仅两个,“红日亭”是其中之一,这是温州首次获此殊荣。


红日亭的故事,始于1972年夏天,五六位退休老人自发在红日亭向路人免费供应伏茶。原先的亭子非常简陋,存在安全隐患,后来在社会各界支持和关心下搬入了“新家”。
45年如一日,现在的红日亭,每天熬18锅粥,要消耗80多斤大米,平均每天有600人左右光顾,而所需的柴、米、油、水、电等日常开支,小部份由老人自筹,大部分则来自市民捐助。“除了日常递茶送粥外,我们还会根据年节,免费向路人供应芥菜饭、清明饼、端午粽、月饼、汤圆等时令食品,把好心人的爱心通过红日亭送给最需要的人。”负责人孙兰香老人说。


如今红日亭已成为全温州慈善的一张名片,并产生了明显的“红日亭”效应,越来越多的温州市民,包括大中小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纷纷参与其间,“红日亭”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如今遍布温州城乡的大大小小伏茶点、爱心服务点已有600多处,北到永嘉、南到瑞安、西到瓯海、东到龙湾,绘制了温州的一幅“慈善地图”。


去年(2016年)下半年,红日亭又设立了道德风尚奖。其负责人表示,红日亭要用它的影响力,鼓励那些默默付出善行的市民,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让全社会弥漫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