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广东名家讲堂走进江门一中 为学生讲述五邑银信

2017年12月27日 16:35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同学们拿着省档案局(馆)为本次讲座印制的名人名家讲堂明信片,请刘进教授签名。
    同学们拿着省档案局(馆)为本次讲座印制的名人名家讲堂明信片,请刘进教授签名。

  原标题:广东名人名家讲堂走进江门一中 专家为学生讲述五邑银信

  侨批(银信)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意义和故事?12月25日下午,广东名人名家讲堂走进江门一中,五邑大学刘进教授与该校300多名师生漫谈五邑银信,让不少对银信了解不多的学生坦言“很震惊”。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娄丹

  专家讲述银信的故事

  主讲人刘进是历史学博士、五邑大学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侨乡文书(包括侨批)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数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参与多项国家和广东省重大文化工程。是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申遗文本的主要研制人之一,台山银信博物馆学术策划主持人。

  讲座中,刘进教授从古巴华侨李民奕给妻子的银信中对女儿寝室提出的6条原则等入手,为同学们讲述了银信的由来、内容、作用及历史意义。刘进说,侨批是粤闽侨乡与海外交往的特殊文献,是海外华人华侨与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是与世界历史相连在一起的。银信具有真实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见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作为珍贵的民间文书,有别于一般书信,它涵盖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融汇中外商贸往来、邮传、驿递、金融、汇兑等方面的历史记录,是未经后人刻意雕琢的信史,被誉赞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

  师生感叹华侨的家国情怀

  江门一中副校长唐健荣说,一般人对银信的了解比较少,特别是年青一代,通过这次讲座提高了同学们对银信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将这些知识扩散、辐射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华人华侨的家国情怀。“巡城马、昃纸、金山婆等名词一下子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年代。”唐健荣说。

  “说实话,以前虽然知道有‘银信’这个词,但没有深入了解过,听完这场讲座我有点震撼,为华侨在国外打拼的艰辛,以及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怀。”江门一中高二(19)班学生张玉婷说。

  江门市档案局副局长邝晓宁表示,广东省档案局(馆)通过这次名人名家讲堂“下基层,进学校”,主要是为深度挖掘侨批档案的内在价值和爱国主义内涵,让江门学子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更多地了解侨批,进而保护侨批,让侨批档案这一珍贵的历史财富能够永远传承下去。

  据介绍,广东名人名家讲堂始办于2007年,是广东省档案馆与孙中山基金会联袂打造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品牌讲座。

  名词解释

  侨批(银信)

  侨批、银信是同一样事物。华侨在国外挣钱,信夹带着钱寄回来,就称作侨批或者银信。“批”是潮汕、梅州地区和福建沿海对书信的俗称。而在江门我们更多地称为“银信”,银两和信件。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