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建品牌增效益 海南陵水圣女果产业正“当红”

2018年01月19日 11:16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月18日,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2018陵水(光坡)第四届圣女果采摘季暨乡村休闲游活动开幕。供图/武昊 陈思国
    1月18日,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2018陵水(光坡)第四届圣女果采摘季暨乡村休闲游活动开幕。供图/武昊 陈思国

  办活动提名气 建品牌增效益 延产业惠民生 陵水圣女果产业正“当红”

  云上牛岭,圣果传情。1月18日上午,2018陵水(光坡)第四届圣女果采摘季暨乡村休闲游活动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港尾新村拉开序幕,来自岛内外的嘉宾与游客骑行畅游“圣女果洋”,体验采摘乐趣。

  本届采摘季将持续至4月30日,活动内容在前三届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包括飞扬骑行采摘拓展比赛暨百人团畅游万亩田洋骑行活动、牛岭特色盛宴、“妙不可言”田园采趣、“乡里乡音”乡村舞台等。

  农旅融合促增收

  2015年,陵水举办了首届圣女果采摘季暨乡村游活动。经过连续几年举办,如今这一活动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成为了该县打响圣女果品牌、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近年来,陵水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热带高效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促进该县农业向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这一季全县圣女果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产值预计20亿元,圣女果名副其实成为陵水农业的支柱产业和王牌,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陵水县副县长陈显明介绍。

  光坡镇是陵水种植圣女果的龙头镇,今年圣女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占该县圣女果种植面积三成以上。近年来,当地以圣女果产业为支撑,着力打造光坡休闲农业风情小镇,以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为目标,打响“魅力光坡,圣女果之乡”品牌。

  武山村和妙景村是该镇的圣女果主要种植区域,定位为“万亩圣女果田洋”。目前,这里已经建成一条穿越多个自然村落和圣女果田的骑行观光绿道,游客可以骑车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体验采摘乐趣。今年,骑行路线穿过大潜洋,并延伸至妙景村、章宪村,辐射范围更广,能够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采摘季系列活动的举办,吸引了众多游客光顾。周边的村民通过售卖特色手工艺品、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增加收入。

  今天举行的骑行活动从港尾新村出发,途经红角岭驿站、妙景村、绿苑农产品合作社,最终抵达凤凰农庄,全程近8公里,途中还安排了寻宝活动和趣味采摘拓展活动。活动结束后,来自三亚骑行天下俱乐部的骑手们纷纷表示,沿途的如画般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延伸产业惠民生

  在武山村,村道两旁布满了圣女果收购点,工人们忙着清洗、分拣、称重、装箱,准备运往全国各地。“陵水圣女果品牌在国内已经打响,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有时得直接去田间地头收购,不能坐等农户送货上门。”收购商李军磊说。

  圣女果的热销与陵水持续进行技术投入,强化品牌建设分不开。2016年,陵水圣女果获得国家地理标识,创造了陵水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此外,近几年陵水还积极推进圣女果GAP标准化种植,这一季光坡镇圣女果GAP标准化种植为1.6万亩,比上一季增加1.1万亩。

  圣女果产业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种植户可以通过购买圣女果农业保险降低种植风险,而且八成保险费用可以享受政府的财政补贴。另外,陵水县政府联合农信社推出小额免息贷款政策,圣女果种植户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将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近年来,借助“互联网+”经济发展新模式,陵水从种植、品牌包装、物流、推广等方面做足功课,延伸圣女果产业链。

  在陵水特产品电商集配物流中心,一颗颗鲜红饱满的圣女果被装进新设计的包装盒中,准备发往全国各地。这一季,陵水电商协会推出了新的圣女果包装盒。“过去采用的泡沫箱包装方式,抗压性差,果子容易压坏和腐烂。”陵水电商协会会长梁振阳说,新的包装盒采取里外两层设计,大盒子里有小瓶子,降低了搬运和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

  “圣女果果汁口感润滑,很甜,很新鲜。”在第四届圣女果采摘季启动现场,来自江西的游客汪国武与记者分享起他第一次喝圣女果汁的感受。目前,陵水除了圣女果鲜果直销,还与专业公司合作研究开发推出圣女果酒、圣女果脯、圣女果汁等系列加工产品。

  随着陵水圣女果名声打响,当地培育的圣女果苗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成为了当地果农的另一大桩生意。武山村村民李银林告诉记者,这一季他一共培育了20亩圣女果苗,每亩约6万株,每株成本价约为0.5元,每株售价在1.2元至1.5元,“不用等到长果,我就能够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陵水县圣女果产业的发展,不仅给农户带来商机,还解决了本地人员的就业问题。每年圣女果采摘期,当地的收购点会吸纳大批的农民就业。据了解,一个工人到田地里采摘的日工资为100元至150元不等,分拣、包装等则按时计费,多劳多得。

  (撰文/严玫)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