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故乡是潮汕》抒写潮汕故事:一草一木皆乡愁

2018年01月30日 11:0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与第一版(右)相比,再版的《故乡是潮汕》(左)在封面设计上有改变。    受访者供图
    与第一版(右)相比,再版的《故乡是潮汕》(左)在封面设计上有改变。 受访者供图

  散文集《故乡是潮汕》抒写游子心声和潮汕故事 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皆乡愁

  你眼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在潮籍青年作家黄剑丰眼中,故乡潮汕不仅是一杯杯工夫茶,还是一出出潮剧,是一座座潮汕四点金,是“此心安处是故乡,日久他乡即故乡”的真实写照。

  黄剑丰是潮汕人,定居广州。2015年,黄剑丰出版了自己的第九本书——《故乡是潮汕》。

  在这本充满浓浓乡愁的散文集中,黄剑丰通过对故乡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的回忆,用文字把潮汕地区的风土人情、人世冷暖情缘等展现出来,汇聚成一系列充满浓郁地方色彩的散文,潮汕的节俗、人文历史均在笔端自然流露。

  除此之外,黄剑丰还以潮汕文化的角度看待潮汕以外的风物,其散文角度新颖,别有韵味,既有浓郁的潮汕风情,又有蔓延新鲜的世界风物,写出了一个潮汕游子走向世界的豪迈与回望故乡的缱绻,备受读者好评。

  2017年,《故乡是潮汕》首版售罄之后又再版,记者独家专访了黄剑丰,了解其创作该书的心路历程以及该书背后的故土情结。

  ●文/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丹

  作家梦情结引发对故乡的探索

对故乡的热爱,促使黄剑丰有意识地将潮汕地区的历史及优秀文化融入散文写作之中。受访者供图
对故乡的热爱,促使黄剑丰有意识地将潮汕地区的历史及优秀文化融入散文写作之中。受访者供图

  因为从小喜欢文学,黄剑丰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广州。2001年,他应邀开设一个专栏,这个专栏要定期更新稿件。写作是需要积累的,一方面是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是需要练笔的积累,这两方面对于一个刚踏出校门的黄剑丰来说都是欠缺。

  “我从小就有一个作家梦,喜欢写作,但是此刻有了一个创作的平台,却写不出东西,心中非常苦恼。”黄剑丰告诉记者,在无助的时候,他想到了潮汕故乡。

  “我在潮汕地区有20年的经历,离开家乡之后,我对故乡一直非常眷恋,家人又都在潮汕,就提起笔来写我记忆之中的潮汕。”黄剑丰说,主题确定之后,他开始不断回忆自己在家乡的点滴故事,从生活大小事写到民情风俗。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见闻在黄剑丰的笔下,宛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串起了一篇篇乐章,寄托着淡淡的乡愁。

  黄剑丰告诉记者,这个系列的文章在网上发表后,点击率很高。其中有一篇是关于旧社会童养媳的故事,当年发布之后,关于童养媳追求个人婚姻自由与对家庭儿女责任感的话题还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看到这个类型的文章有人愿意去读,我也就慢慢地写了下来。”黄剑丰说,为了写好这个系列的文章,他查阅了大批跟潮汕有关历史文化资料,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对潮汕文化的一些见解,他将这些见解融入其文学创作中,受到很多潮汕读者的喜爱。

  15年“磨”一书探讨潮汕文化

  黄剑丰的专栏持续了3年,早期的文章处处透露着纯真率性的情感。而在之后,随着阅历不断丰富,黄剑丰的创作有部分从文学创作逐渐转入研究性的探讨,文风略有改变。

  “2003年,潮汕地区曾经遭遇严重的信用危机,负面新闻频发,不仅导致潮汕地区经济一落千丈,而且外界对潮汕的印象也越来越差,潮汕人在外面与人交往也遭遇了一些阻碍。”黄剑丰告诉记者,听到坊间流传着“潮汕人不讲信用”“潮汕人封建,女人没有地位,不能跟男人同桌吃饭”等负面言论,他更加觉得外地人对潮汕人有着太深的误解,有必要将潮汕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这股对故乡的热爱,促使黄剑丰有意识地将潮汕地区的文化历史及优秀文化融入散文写作之中,用散文的形式去讲述、传播潮汕优秀的文化,这一批散文不但受到了许多在外潮汕乡亲的热捧,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某些外地人对潮汕地区的偏见。

  2015年,黄剑丰认为时机成熟,便将过往撰写关于故乡的散文集结成《故乡是潮汕》一书。作为一部散文集,《故乡是潮汕》这本书呈现出浓厚的潮汕本土文化气息,民俗、地方戏曲、山水、饮食,都有涉猎;潮汕文化的地域性突出,在叙述中,还有潮汕乡愁的抒发。业内人士曾称:这是“有情调与有情怀”的文字。

  为读者“私人定制”故乡素材故事

  在黄剑丰的微博中,分享最多的除了跟传统文化有关的事物,还有他与读者们互动的聊天记录。谈起与读者的互动故事,黄剑丰如数家珍。

  黄剑丰说,《故乡是潮汕》该书的读者涵盖了从60后到90后的各个年龄阶层的读者。“首先这本书是当年我在网上所开专栏的作品结集,其中买这本书的是当年在网上读这本书的网友读者,其次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化的普及,这本书曾经在公众号连载过,很多年轻一代通过微信公众号阅读并在网上买了这本书,因此年轻读者占大多数。”黄剑丰说,书籍出版后,许多读者通过微信与他联系,他也将读者们拉在一起,组建了微信群,定期与他们交流。

  “很多读者还跟我成了好朋友,在交流过程之中,他们也会讲出他们的乡土记忆,我再根据他们的叙述去找素材来写,比如揭阳的蔡利生先生,为了让我写一篇京北渡口的,专程带我到渡口采风,并讲述了许多故事,后来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当地很多人因为这篇文章而买了这本书,我想,这也是新时代文学创作的一种私人定制的写作。”黄剑丰举例,曾经有读室内设计的读者,在阅读完该书后,汲取到潮式建筑设计的灵感,还专门与黄剑丰讨论,在其设计中融入潮汕元素。

  黄剑丰说,曾经有一位潮籍老领导看了这本书之后联系了他,书中花花绿绿做了划线,目录也做了记号,而所做记号的文字,老领导都进行了深读。该老领导说,作为一位远离家园几十年的游子,他对这本书深有同感,希望黄剑丰继续从潮汕这个题材深度挖掘。

  “感恩这本书,让我认识很多人,它支持着我,走向更远。”黄剑丰说。

  潮汕文化基因融入血液世代流传

  在黄剑丰的众多著作中,“潮汕”二字是最常见的关键词,对潮汕文化,黄剑丰一直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对于潮汕文化,他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潮汕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樟林港、汕头港都是潮汕人坐着红头船漂洋过海的重要起点,潮汕文化就是通过海路传播到海外的,因此潮汕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一部分。”黄剑丰说,这种表述有利于将潮汕文化推到时代的语境之下,在海丝的角度对潮汕文化进行一种新的诠释。

  此外,黄剑丰认为潮汕文化虽然作为一种地方文化,但是这种地方文化随着千千万万的潮汕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了“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的局面,因此潮汕文化是一种具有国际性的地方文化。

  “潮汕人为何能够分布全世界而不溃散,最重要的就是有着强大的潮汕文化作为维系。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潮汕话,就有潮剧,就有潮州饮食,就有潮人的节俗与信仰,这些都是潮汕文化的外在体现。”黄剑丰说,潮汕人的“根文化”意识非常强,比如在东南亚,很多华侨都依然保留着潮汕人的各种生活习俗;行走世界,来自不同地区的潮汕人可以互相不认识,但是一口共同的潮汕方言,就可以让彼此成了“自己人”。

  “潮汕人不管走到了哪里,都忘不了自己是潮汕人的身份,许多甚至回不来的老一辈,依然要儿孙回来认祖归宗。”黄剑丰印象十分深刻,他曾接待过几个海外前来寻根的第三代华侨,有的潮汕话甚至已经说不准了,但是因为爷爷跟他说过,大陆是故乡,他们就凭着一句话回来认祖,“这些,都是因为文化的维系,潮汕文化融入潮汕子孙的血液,形成基因,世代相传。”

  ■延伸

  读者的反馈是坚持创作的力量支撑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的读者眼中,《故乡是潮汕》带给他们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在专栏时期,黄剑丰的文章点击率很高。“当时技术人员在后台查看浏览量数据的时候,发现很多访问ID来自东南亚一带。”黄剑丰告诉记者,许多海外华人看到了他的文章后,都主动与其联系。

  一位马来西亚的华侨曾给黄剑丰留言,他说,原本以为这种介绍故乡的书籍对于外出的潮汕人,肯定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但对于他们这种海外出生的第二代潮人,可能感受不会很强烈。但当真正阅读了该书,却“又回想起儿时与父母一起的时光”,这才能够理解父母当年讲述故乡故事时的那种情感。

  仿佛一条精神纽带,《故乡是潮汕》让许多在外的游子,感受到浓浓乡愁的同时,也萌发了回乡的强烈欲望。

  一名在异乡待了三年有余的潮汕读者,给黄剑丰发来了这样的感想:异乡游子对于故乡的感受无疑是深切的,“故乡”两个字也变得厚重起来,读潮汕人写的潮汕,犹如在倾听往事,那些片段是那么的熟悉。往事缓缓流淌,触动着我的心。在这本书中,找回到了过去,找到了童年,也感慨着当下。在这本书中,我也感受到了温柔的乡情,绵延的思念,沉重的缅怀,都到了无言的叹息和大声的呼喊。

  留言的最后,这名读者写下这么一句话:“在回家和留下之间犹豫的时候,我遇到了这本书,回家的念头更加笃定。”

  黄剑丰原以为,《故乡是潮汕》是一本只有潮汕人会看的书,没想到读者群中,也有许多外地朋友。读者美乐子嫁为潮汕媳妇已十年有余,很少生活在潮汕地区的她,仅仅听得懂日常用语,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让她萌发了想要深入了解潮汕的想法。

  还有一位来自湛江的读者发现书中所写的潮汕风物跟粤西很接近,特地来广州与黄剑丰相聚,从粤西文化的角度对这本书进行解读,这些事例都令黄剑丰十分感慨:“正是这些读者的反馈让我看到希望,坚定了信心,也有了继续进行文学创作的力量支撑。”

  ■对话

  “讲好潮汕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南方日报:当时是怎样的想法,让您想出版《故乡是潮汕》这本书?

  黄剑丰:出版这本书,目的是将十多年的专栏稿件做一个归结,出版成书,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想,期待潮汕优秀文化能通过这本书传播出去。

  南方日报:书籍出版后,反响如何?

  黄剑丰:这本书通过线下的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在海内外销售得非常好,首版5000册经过一年的时间售罄,一本文学类的地方文化随笔,在现在信息化碎片阅读时代能够有这样的销售成绩算是不错的,每天都有不同的作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添加我的微信与我交流,他们很多是在外面定居的潮汕人,有的是第二三代的在外潮籍乡亲,通过这本书,他们找到熟悉的乡愁感觉。

  南方日报:为何选择再版?

  黄剑丰:这本书能够走俏出乎我的意料。一开始,我也没有想到一本地方文化的散文能够售罄,会有这么多热烈的反响。去年底,出版社说起再版的事,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喜从天降,尤其在当前国家提出“文化自信”语境下,这是对一个作者的肯定。

  南方日报:再版后有做了怎样的修改?

  黄剑丰:第一版的封面采用汕头籍的画家赵澄襄老师的作品,包括潮汕人办喜事的传统礼篮、茶盘家伙、漆木家具等潮汕味十足的元素。赵老师充满潮味的作品为这本书增色不少。当看到不少人将此书作为手信送给身边的朋友后,我意识到,书的再版必须有精品意识,特别是要继续做好排版设计,不但可以阅读,还可以作为手信。无论在封面设计、内文排版以及纸质的采用,再版的书都比原来的书更上一个档次。新版封面的画,色泽更加与封面协调,耐看。

  南方日报:您认为再版的意义是什么?

  黄剑丰:《故乡是潮汕》的再版意义是深远的,它鼓励着我作为一个纯粹的写作者能够继续写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这本书是用散文的笔调在讲述潮汕人的故事,潮汕是中国的一部分,讲好潮汕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海内外的潮汕人有3000多万,潮汕文化这种地域性的文化同时具有国际化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潮汕文化在海外尤其东南亚的传播是有足够自信的,这本书充满着浓浓的潮汕文化自信。而地方文化的自信,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