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庵埠海关入选“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2018年03月07日 13:5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庵埠古寨里从事传统行业的店铺。
庵埠古寨里从事传统行业的店铺。

  庵埠海关入选“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记者走访原址探寻背后古老商墟兴衰

  庵埠古海关 海丝新坐标

  上个月(2月),庵埠海关入选“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一个小镇的海关办事处竟能成为海丝地标,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这还要从400多年前的一个小墟市说起。明朝末年,一个名为“渡头庵墟”的小集市在今潮州市潮安县庵埠镇悄然形成,并在康熙年间盛极一时——在此设立的庵埠海关是当时粤海关第三总口,统辖潮汕地区全部16个小关口,潮汕各地商船皆云集于此。

  如今数百年过去,这座古墟市虽已不再有旧时模样,庵埠镇里却依然热闹,人来车往间,昔日风韵犹存。广州日报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了庵埠镇,探寻这座古代墟市和庵埠海关的兴衰历史。

庵埠古寨里的百年骑楼
庵埠古寨里的百年骑楼

  潮州评选海丝文化地理坐标

  庵埠海关广济桥等18处入选

  “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标”评选活动由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潮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于2016年4月启动,经过层层申报、严格筛选、专家评审后,最终确定庵埠海关、广济桥、潮州宋代笔架山窑等18处入选“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活动旨在挖掘潮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扩大潮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潮州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集百货之舟,如蜂屯蚁聚”。

  ——《潮州府志》这样形容繁盛时期的庵埠港。

  访“墟”:百年钟表老店见证古寨历史

  农历正月十四下午,在庵埠当地文化学者杨焕钿的引领下,记者走进了庵埠古寨。临近元宵佳节,庵埠古寨里的市场热闹非凡,寨内大街小巷纵横交叉,百年骑楼古色古香……这里,便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庵埠渡头庵墟。

  如今渡头庵墟虽已易名,但是这里的老建筑、老商铺却仍然诉说着这座古城镇的历史。

亨利路上一间百年钟表店
亨利路上一间百年钟表店

  在亨利路上,记者发现了一间并不起眼的钟表店,以木材作为店面装潢,青绿色的油漆墙面上有些许斑驳的痕迹,上面挂着各式钟表。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家钟表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祖传三代,店铺如今的主人陈伯已年过七旬,仍然坚守着古店。他时常与邻里老友在此闲坐喝茶,聊聊庵埠古寨的往事。现在,店里还留着几十年前修理钟表的工具,接待着附近几十年的老顾客们。甚至还有来自汕头的顾客听闻此店技艺精湛,专程慕名寻来。

  走在庵埠古寨街头,可见竹篾街、灯笼街、桶街、米街等路牌。杨焕钿介绍,这些街道多以其当年街道专售的物品得名,如灯笼街便是因建国前沿街多灯笼铺而得名,米街则因昔日曾为米市而得名。

  记者走访发现,如今诸如米街这些街道名称犹存,但沿街的商铺却不似当年专做同一类物品的生意了。在竹篾街上,一位做粿品生意的商户告诉记者,其祖业原本为竹篾生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单做竹篾难以维持生计,便转行开起了粿品店。在名为灯笼街的街道上,记者虽能偶尔见到一两间灯笼商铺,但售卖各类商品的杂货店却更为常见。而米街上早已不见专门卖米的店铺了,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满目的服装、百货、食品店等。

  问“墟”:庵墟兴盛 设海关成粤东“各口之首”

  庵埠古寨的前身便是渡头庵墟。在庵埠文化站的办公室里,原庵埠文化站站长杨启献拿出一本1990年出版的《庵埠志》,向记者层层揭开渡头庵墟的神秘面纱。

  “渡头庵墟,县南六十里,即龙溪都庵埠市,海潮揭澄四邑商贾辐辏,海船云集,逐日市。”杨启献告诉记者,这是《潮州府志》中的记载,书中虽未明确记载渡头庵墟形成的时间,但据其考究,渡头庵墟极有可能在明朝末期便已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

  据杨启献介绍,当时庵埠寨内商铺林立,米谷、陶瓷、海盐、棉纱等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种类丰富,从庵埠海关进口的就有大米、黄白藤、暹绸、胡椒、木材等货物,潮州瓷器、潮州刺绣、爆竹、生柑、蒜头等也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除此以外还有内地转运的药材、兽皮、丝绸和松香等等,交易十分频繁。

  渡头庵墟是当时整个潮安县的商业中心。杨启献介绍,雍正时期(1734年)的潮州府海阳县境内大小墟市共计9处,渡头庵墟最为兴盛,吸引了周边潮阳、揭阳、澄海等地的商人到此经商。

  渡头庵墟这个名字究竟何时消失,杨启献称已无从考究。但其所在的庵埠寨,一直都是当时海阳(今潮安县)地区的商业中心,如今的庵埠镇就是由庵埠古寨发展而来,老一辈的人仍会将其称为“寨内”。“有埠就有墟”,杨启献称,渡头庵墟的发展和繁荣正是得益于庵埠港的兴盛。康熙年间庵埠海关的设立奠定了庵埠港贸易港口地位的确立,为整个庵埠寨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昔日海关地 今为菜市场

  在杨焕钿的带领下,记者横穿整个庵埠古寨,来到万和桥桥头。万和桥横跨庵埠寨内的庵江,桥的南侧是一个鱼肉菜市场,人来人往。杨焕钿指着市场的位置说:“这里以前便是庵埠海关所在地。”

  杨焕钿介绍,清初庵埠属潮州府海阳县,地处韩江出海口,与海阳、揭阳、澄海等地交界,四通八达的内河网络使其迅速发展成为潮汕地区水上运输重要的交通枢纽。《粤海关志》记载,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设立粤海关,粤海关设总口七处,其中潮州庵埠海关是继省城大关总口和澳门总口后的第三大总口,下辖汕头、潮阳、海门、澄海、樟林等16个小口,成为粤东“各口之首”。庵埠海关每年约征税银3.3万余两,按季解送广州粤海关。

  为何曾经的庵埠港地理位置如此优越?杨焕钿介绍,原来以前的海岸线距庵埠仅咫尺之遥,在庵埠寨往南不远处便立有“去海已咫”的牌匾,加上韩江的支流庵江横穿整个庵埠寨,成为当时潮汕地区商船出海的不二选择,只是后来由于海岸线南移和汕头港的崛起,庵埠港的地位优势才逐渐减弱。

  1853年,粤海关在汕头妈屿岛设置潮州新关,庵埠总口及其所辖各口均归其管辖,庵埠总口自此变成分卡。直至1931年,庵埠海关才最终被撤销。

  扬“墟”:入选海丝坐标 庵埠海关旧址将立碑

  庵埠港商贸的繁荣,使潮汕地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潮商,不少经典事迹在潮汕民间广为流传,这也是庵埠港繁盛的证明。其中,富商陈美偶得乾隆题字“天子同商”的故事最为庵埠当地人称道。

  和陈美一样未被遗忘的,还有庵埠海关。2018年2月,庵埠海关入选“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庵埠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逐渐被世人所了解。在如今的庵埠镇里,曾经港口的繁荣几乎无迹可寻,只有在亨利路的缅先亭围墙上,一个刻着“庵埠海关地界”的六字石碑提醒着后人庵埠曾经从海关总口变为分卡的历史。

  据庵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将借入选潮州海丝文化地理坐标的契机,计划在庵埠海关的旧址立碑,使其成为庵埠镇的一块新地标,让更多庵埠乃至潮汕人了解庵埠海关的这段历史。(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许钰敏)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