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江门:改革“加减法” 促市场主体增量提质

2018年03月08日 09:2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蓬江区企业法人邑门式服务中心整合19个部门的涉企事项,让企业办事更方便。  杨兴乐 摄
    蓬江区企业法人邑门式服务中心整合19个部门的涉企事项,让企业办事更方便。 杨兴乐 摄

  江门:改革“加减法”促市场主体增量提质

  2018年1月15日,江门、澳门深化商事登记战略合作,澳门投资者到江门设立企业,在当地提交申请材料即可办证。1月25日,江门又与香港五邑总会签署合作协议,支持其为香港投资者代办商事登记。

  近年来,江门的“多证合一”“双随机一公开”“银证直通车”等多项“放管服”改革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改革永远在路上,2018年,江门将重点推进便利化关联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通过做好“加快办事速度、减少审批事项”这一改革“加减法”,打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

  加速度

  办理时限平均压减52%

  3月6日,蓬江区企业法人邑门式服务中心的各个办事窗口前,不少企业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办理业务。“我们不再单独设立涉企审批窗口,统一由邑门式综合窗口对外服务,企业的‘出生’准入、经营投资、注销退出等全部环节,都只需要来这里即可‘一窗办理’。”该中心副主任马金莲说。

  据介绍,蓬江区企业法人邑门式服务中心整合了18个区级部门与1个市级部门的部分职能,19个审批部门的资料推送、信息互认全程电子化,756项涉企事项实现了“一门整合、一窗通办”。

  江门的“邑门式”改革,实现了“加法”的效果——改革后,企业只需提出一次申请,提交一套资料,办理时限平均压减52%,申请便利化提升80%。

  2018年,江门要把“加法”改革继续下去。目前,江门已经印发《全面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整改方案》,结合《2017年度广东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服告》反映的该市开办企业在业务咨询、商事登记和预备经营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六大整改措施,重构开办企业流程,压缩开办程序和时间,大力提升业务咨询便利度、商事登记便利度、预备经营便利度、开办企业便利知晓度、整体服务效能。

  为此,江门将在各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建立综合窗口,将“多证合一”及企业开办环节“一站式”准入服务等业务整体纳入法人“一门一网式”,统一由行政服务中综合窗口受理。

  “同时,我们还将优化提升网上办事大厅服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业务信息共享交换机制。”江门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说,江门今年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将工商登记电子档案部分共享至“一门一网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相同信息“一次采集、一档管理”,降低企业经营制度性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减审批

  减少申请材料4.4万份

  目前,企业要真正进入市场,除了要在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还要获得所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如何通过“做减法”减少审批事项,从而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成为江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最新方向。

  2017年5月,该市获批成为全省“证照分离”改革地级市试点,也是珠三角唯一的改革地级市试点。随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江门将市县两级事权的后置审批事项作为改革突破口,大刀阔斧“做减法”,于去年出台了该市第一批51项市县级事权的商事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分类改革目录,其中取消审批4项、改备案10项、改告知承诺11项、加强准营管理26项。

  “改革启动后,累计至少为企业节省约15万个工作日,压减率70.2%;减少申请材料4.4万份,压减率51.8%。”江门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全市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充分激发了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截至今年2月底,该市已办理首批改革事项业务超过1.5万宗,惠及企业逾1.3家。

  在首批51项后置审批事项中,“食品承诺制”是江门目前推行较为深入、成效最明显的一项改革。去年,该市在全省率先推行食品销售、小餐饮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改革试点。这道“减法题”的秘诀在于,食药监部门允许企业在申请经营许可前期“做减法”,先书面承诺按许可事项的条件和标准建设,符合许可条件后才开展相关食品经营,并自愿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审批部门当场发放《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在当场或5个工作日内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

  江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市场安全监管科科长张捷兴介绍,去年该市共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共2.4496万张,同比增长199%,其中按承诺制程序发放的为1.0479万张,占总许可数的43%,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计划于今年5月进一步扩大‘申请人承诺制’改革试点范围,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延续变更、《食品经营许可证》延续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零售连锁门店)换发、《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延续变更等五个方面推行改革。”

  今年,江门将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并出台第二批后置审批事项清单,进一步扩大“减法”清单。目前,该市已对照《广东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基础事项目录》138项改革事项,科学梳理后选取66项属市、县级事权的事项,同时结合该市实际新增16项改革事项,由此第二批进行分类改革事项将达到82项。其中,取消2项,改备案3项,实行告知承诺制19项,优化准营管理57项。

  强主体

  新增市场主体6.4万户

  “以前起码要20天才能把《食品经营许可证》批下来,没想到我们交齐资料后,食药监部门当场就颁发了《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江门市蓬江区京迅贸易有限公司经理陈慧玲告诉笔者,该公司在江门汇悦城三楼开设了一家进口食品、母婴产品经营店,开店前只用了两三天便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商铺月租金高达数万元,早一天拿到证就意味着早一天可以开店,无论是在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这项改革都为我们节省了不少。”

  通过实施便利化改革、“证照分离”改革,江门通过做好“加减法”,大大降低了创设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像陈慧玲这样享受到改革红利的市民越来越多。同时,市场门槛的进一步降低,也激发了市场活力,到江门创业的投资者与日俱增。数据显示,2017年,该市新发展市场主体6.4288万户,同比增长52.27%,目前总量已突破32万户;新增注册资本541.97亿元,同比增长75.17%,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89.6万多人。

  市场主体实现“井喷”,只是改革的第一步。结合当地中小微企业众多的特点,如何将更多“星星”培育成“月亮”,也成为江门“放管服”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为此,江门结合中小微企业在发展初始阶段融资难的现实需求,开展金融创新,实施金融“组合拳”,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其中,该市创新“政银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出资1.1亿元设立风险资金池,引入保险分担风险,撬动银行放大30倍提供贷款,政府、银行、保险三方按比例承担贷款违约风险。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受理745家企业申请,评审通过577家,推荐下达企业融资计划19.36亿元。

  此外,江门还加快推进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推广第三方信用评级应用,对信用评级较高的小微企业在授信审批、贷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利率等方面提供优惠服务。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925家完成评级,获得贷款289.3亿元,比评级前增加49.75亿元,减轻企业利息负担1.0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还成立了全省首家小微企业信贷保证保险服务中心,由保险公司对小微企业获得的纯信用贷款提供全额保险。据统计,2017年,该市共有97家以上小微企业获得小微企业保证保险贷款达7350万元。

  撰文:董有逸 梁春桂

  统筹:梁文悦

【责任编辑:周兆军】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