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侨胞是本地人口两倍 开平护龙村将侨务做成全国示范

2018年03月27日 14:0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在护龙村“侨之家”,侨胞关注的信息清晰有条理地列在墙上。
在护龙村“侨之家”,侨胞关注的信息清晰有条理地列在墙上。

  全国为侨公共服务示范单位这样炼成

  在海外,侨胞可通过《护龙月刊》看到家乡的发展情况,以解思乡之情;回到村里,侨胞可通过侨联小组的负责人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村内公共服务站里,侨胞可通过侨法宣传栏快速了解最新政策……在开平赤坎镇护龙村,一项项为侨服务让到访的侨胞忍不住点赞。

  在护龙村“侨之家”,侨胞关注的信息清晰有条理地列在墙上。

  “侨胞们把护龙村视作自己永远的家,即便年岁已高也要回报。我们更要服务好侨胞、归侨侨眷。”站在村内的侨法宣传栏前,护龙村党总支书记邓仗仙说。邓仗仙告诉记者,随着为侨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和完善,护龙村通过建立侨联小组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侨联网络,发行侨刊加强与侨胞沟通,主动上门服务维护侨胞权益。

  系列工作让护龙村的为侨服务获得肯定。日前,护龙村被评为首批“全国为侨公共服务示范单位”,是江门市首个获得此称号的单位。3月20日,“全国为侨公共服务示范单位”牌匾在护龙村侨之家内正式挂牌。

  成立侨联小组密切联系侨胞

  “护龙村是个有名的华侨村。”邓仗仙告诉记者,护龙村现辖20个村小组,居住人口有2200多人,在外侨胞则有4500多人。护龙村的侨胞旅居美国、加拿大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广泛。侨胞积极参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在政界、商界、科技界、金融界、文化艺术界等方面均有贡献。

  侨胞数量是本地居住人口的两倍,村内几乎每户人家都是侨胞的亲友,所以拓展基层社区为侨服务工作,加强和侨胞的联系尤其重要。上世纪90年代,护龙村成立了村侨联小组,由村委会干部担任组长,各村小组选派一名侨眷代表担任成员。而镇侨联把侨联小组负责人的简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登记造册、统一管理指导,形成一个上下联动、互相沟通、协同发展的社区为侨服务网络。

  这几天,一则跨洋电话让旅居马来西亚的侨胞邓石稳激动万分。在护龙村侨联小组的努力下,邓石稳离乡多年后终于找到自己家乡,并和亲人通上了电话。“找到亲人后,人就有了根,心就安定下来了。”邓石稳还决定,年内便回家乡探亲。

  邓石稳自小跟随父母到马来西亚,已记不清其他亲人的姓名和面貌,只了解到自己来自开平赤坎镇护龙村。邓石稳想要到护龙村寻亲,却苦于对家乡不熟悉,没有亲人的线索。于是,春节后,他便找到了赤坎镇侨办工作人员邓风华。

  邓风华马上联系上护龙村侨联小组,为邓石稳寻找在村内的亲人。“侨胞只提供了自己的名字和年龄,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亲人,也没有其他具体的信息。一开始,我们也很忐忑。”邓风华说。后来,侨联小组便又分成几个小组,在村内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询问村内的老人是否记得有一位名为邓石稳的马来西亚侨胞。幸运的是,通过村内老人的指引,侨联小组不到一个星期便找到了邓石稳的亲人。

  “侨联小组成立后,我们和侨胞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作为侨联小组的组长,邓仗仙表示,一方面,侨联小组是侨胞和家乡交流,了解家乡信息的“中间人”,侨胞能及时了解家乡发展和亲友情况,倍感安心;另一方面,侨联小组也是侨胞的“知心人”,帮助侨胞反映问题,解决困难。

  做到“侨有所需我有所为”

  切实维护侨胞的权益,是护龙村为侨服务的重点工作。走在护龙村内,人们能看到不少空置的旧房子。这些空置的房子,保存较为完整,大都是侨胞的祖屋,也是他们的“根”。

  这几年,护龙村更着手加强这些空置侨房的管理。“依靠侨联小组,我们组成了完善的检查网络。比如遇到台风,有侨房遭到破坏,我们就会及时通知海外的侨胞,并根据侨胞的意愿协助修理。”邓仗仙介绍。

  为了更好地保护侨胞的权益,护龙村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向侨胞、侨眷传递最新的涉侨政策。许多回乡居住、工作的侨胞、侨眷对国内的政策不了解,办理证件时因为没有准备好相关证明,会遇到困难。所以,护龙村就通过设立“侨之家”、宣传栏展示、侨联小组专人服务等方式,向村内的侨眷传递最新的涉侨政策。

  在村内的侨之家,记者现场看到,“三侨生”证明办理、华侨捐赠规定、华侨回国定居等侨胞关注的涉侨法规、政策均清晰有条理地列在墙上,侨胞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我们希望通过简洁的问答,让侨胞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邓仗仙告诉记者,村内还提供涉侨政策的小册子,侨胞也可以通过小册子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推进华侨权益保护,需要更用心的服务。于是,护龙村便为村内侨胞侨眷“订制”服务,根据侨胞的情况进行一对一贴心服务。

  “以前每年才回家乡一次,现在每年我有半年时间都待在村里。”在村内的侨之家里,侨眷司徒轩茵忍不住为护龙村点赞:“他们的关心与照顾,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司徒轩茵的丈夫常年在所罗门群岛工作。2002年,为了让孩子学习普通话,司徒轩茵带着孩子回到家乡上学。“当时,我们要办理很多证明和证件。侨联小组的工作人员了解我们的情况后,马上到镇侨办咨询,协助我们准备好各种文件。不到一个月,我的孩子就能在当地学校上学了。”司徒轩茵说。

  “护龙村是个大家庭,海内外乡亲都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为家人服务,就更应该尽心尽力。”邓仗仙说。

  以“集体家书”传递乡音

  除成立侨联小组,推进村级基层侨联建设外,护龙村还创立《护龙月刊》,以这本“集体家书”为桥梁,达到沟通侨情、传递乡音、服务侨胞、凝聚侨心的作用。

  据护龙村村委会退休干部邓苏光介绍,《护龙月刊》在近4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是联系护龙村和海外侨胞的纽带。不少侨胞看到《护龙月刊》登载的家乡发展情况,便积极回来参与家乡建设。比如旅居加拿大的侨胞邓国栋为兴建老人活动中心大楼、永美学校(今江南小学)等,合共捐资达400多万元。旅美侨胞邓文钿为永美学校(今江南小学)等捐资100多万元人民币。此外,侨胞还捐赠兴建了农村卫生站一间,各自然村修建了水泥乡道以及自来水工程和文化楼,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兴学育才,鼓励学子勤奋攻读……改革开放以来,护龙村的侨胞对家乡的捐赠超2000万元,用于兴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道路、自来水工程、文明村建设等各项公益事业。

  “这几年,我们更注重提高《护龙月刊》的质量,在刊物中增加了不少兼具文学性和记录性的作品,介绍护龙村的文化历史,希望增加新生代侨胞对家乡的认同感。”邓仗仙介绍。

  除了引导侨胞捐赠资金建设家乡外,护龙村还积极做好引智工作,引导侨胞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利用侨胞回乡参加公益项目、庆典活动的时间,村委会干部和侨联小组召开座谈会,向侨胞报告家乡建设成就,并广泛听取侨胞的意见,提出建设家乡、兴办公益事业的计划,争取侨胞们的支持。“侨胞把海外先进的建设经验带回家乡。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把侨胞提出的好建议尽快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调动侨胞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邓仗仙告诉记者。

  “随着侨务工作的深入推进,护龙村的乡亲团结一致。我相信,护龙村会有更好的发展。”邓仗仙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责任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