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福建漳州九峰古镇老街:留存文化的记忆

2018年04月02日 14:59   来源:福州晚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老街街景之一。
老街街景之一。

  原标题:九峰古镇老街:留存文化的记忆

  古镇、老街,作为一种多维的具象的文化存在,总是牵连着岁月的记忆。

  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西南部,有一座被群山环抱的古镇——九峰镇。这是漳州市唯一获评“历史文化名镇”的乡镇。

  镇上有一条明代老街,街道由鹅卵石铺就,两边的房子大多是木结构,一楼是方方小小的店铺,店门也是木板做成的,白天拉开放倒就能摆放商品,晚上打烊了关上,就和四周的墙壁严密合缝了。以前,就是这些小小铺面,做着跨越闽粤两省红红火火的生意。轻松走在这十来米宽的街上,它与其它地方的老街最大区别是道路宽敞,这得益当年是按县制规模设计,可以跑马车什么的。街两边店铺一家挨一家,有卖茶叶、糕饼、铁器用品、粮食种子、药品食杂的,还有理发、修鞋、配锁的等等,各家店门不怎么修饰,朴素中散发着过日子的气息,让人不买也不由自主停下摸摸看看问问价,收获一种实实在在的心情。

  来的时间是下午,遗憾没有看到卖当地大名鼎鼎的美食碗粿的场景,只好听领队黄老师有声有色地描述。碗粿当地人叫它“浆磨粿”,是一种用米磨浆装碗蒸成的食品。米黄色,嫩嫩的,像果冻一碗一元钱,便宜实惠好吃。卖碗粿通常由妇女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这种原始的销售方式,经叫卖人好嗓子发出“碗——粿”一声,足足拖了八个节拍,韵律与周遭特有的环境蛮融合,让人顿生说不出的乡愁,就是想吃,先来上一碗吧,其它再说。看摊主麻利地拿出碗粿用篾片顺碗沿一刮,横竖再划上几道,翻出一块在上面,舀入芡料,递上,整个过程更是吊人胃口。我虽然没有眼见为实,但想想,听听,也是醉了。

  一路这么走着,眼前的场景应该说总体比较冷清,剩下的只是昔日的背影,但它无处不饱含着九峰人浓厚的商业意识,且这种经商意识形成的基因已在后代身上扎下了根。他们走南闯北,漂洋过海,把贸易拓展到世界各地,这就是后来九峰镇之所以会人才辈出的主要原因。

  走完明代老街,就到民国老街了,这条老街最大特点就是闽南特有的骑楼模式。骑楼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下的廊即人行道,是店面的外廊,也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漫步在骑楼下,不禁联想起当年九峰人在此迎来送往八方宾客。购物、品茗、聊天、纳凉、会客、交流信息……

  这条老街呈纵向对称排列,宽八米左右。沿街设正门,各户面宽度甚小,四米左右,我进去探了探,只见房子进深大,呈狭窄的长方形,两天井将之分为前后三进堂,堂屋皆朝向街面,二层则为住房,二进与门厅之间有天井相隔,布局合理,整洁,主人也热情,迎上来招呼喝茶,问我从哪里来。

  九峰古镇明代老街历经五百年世事沧桑、朝代更迭依然如故。每一段老街,都传承有历史故事,每一间铺面都叙述主人的悲欢离合,每一座建筑都流露当年的风土民情。提起明代的老街,当地人会自豪地讲述明代著名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王阳明与九峰镇的渊源。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南靖与广东、龙岩交界发生了一场声势和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军转战闽粤赣三省边区,致使“三省震动”,朝廷封王阳明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奉旨巡抚南赣、汀漳等地,镇压詹师富、温火烧等反明势力。

  王阳明出身名门,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受程朱理学的熏陶,且善兵法。一年后,战乱平息。打完胜仗后,王阳明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在此贼乱四起之地,“不设县治贼无由息也”,于是奏请朝廷,设置新县治,他在《添设清平县治疏》中说,“呈乞添县治以控贼巢,建设学校以移易风俗,庶得久安长治。”并踏勘县治所于河头大洋陂(今九峰镇)。正德十三年(1518)三月,朝廷遂割南靖县清宁、新安二里建立新县,取“寇平而人和”定名平和。九峰镇因此成为平和最早的县城,老街也由此而兴。

  九峰古镇老街是百读不厌的文本。它内容丰富而深邃,饱含着情感;它不仅在空间上全方位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环境风貌,而且为游客提供了流连忘返、驻足沉吟的余地。物是人非,走过老街貌似一种时光隧道穿越的体验。(张维璟)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