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社科专家话江门红色文化名片”活动在江门举行

2018年04月02日 15:4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

  江门红色名片 传颂英雄精神

  “革命历史大讲堂——社科专家话广东红色文化名片”系列活动首场在江门举行

  统筹:林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建广、黄文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波、陈枫

  青山埋忠骨,千秋祭英魂。清明节前夕,位于江门市区中心东湖公园内的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木棉花开得分外夺目,一束束市民自发摆放的鲜花,寄托着人们对英雄的深切缅怀。

  3月29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共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江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革命历史大讲堂——社科专家话江门红色文化名片”活动在江门举行。

  活动现场重点推介了周文雍、陈铁军,镬盖山六壮士,开平南楼,谢创,林基路,恩平“三老”,中共鹤山支部旧址(鹤山雅瑶宋氏大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鹤山宅梧余氏宗祠、恩平大田励英学校),东湖公园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十张江门红色文化名片。活动现场,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周华,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春华,江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元醒,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要负责人等领导嘉宾在致辞时对江门的众多红色文化名片予以高度评价。

谢创故居
谢创故居

  红色 征程

  社科专家话广东 红色文化名片

  主办单位主要负责人谈“革命历史大讲堂”活动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晓: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源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继承和发展革命文化,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革命历史大讲堂——社科专家话广东红色文化名片”系列活动,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宣传阐释优势,把学习弘扬“红船精神”与保护研究利用我省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普及、宣传、推介广东红色文化名片,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对革命文化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增强对革命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的坚定信心,增强对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的自觉担当,为广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建伟:广东是大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党组织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丰富而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留下了众多红色遗址。经普查,我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遗址有4500多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红色遗址也为数众多,这些红色资源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广东虽然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党史部门能利用的平台有限,很多红色资源还处于“长在深山人未识”的状态,宣传推广力度有待提高,资政育人功效有待增强。这个系列活动是与社科联和广州日报一起主办,采用“大讲堂”的互动形式,一个市一个市地推广,相信辐射力、影响力都会扩展。弘扬红色文化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贯彻《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广州日报社社长杨清蒲:文化一定要宣传,不宣传就没有影响力。广州日报作为党报,在宣传党的宗旨,宣传党的革命历史,宣传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坚持党报姓党的重要体现。我们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与省社科联、省委党史研究室一起策划组织“革命历史大讲堂——社科专家话广东红色文化名片”系列活动,派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与党史类社科专家一起到全省各市实地寻访、拍摄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名片,并通过广州日报全媒体平台向数千万用户传播。这是广州日报作为主流大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媒体人不可推卸的时代担当。

  广州日报媒体融合综合传播力居地方纸媒第一位,我们会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把广东红色文化名片宣传好,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百岁南楼:弹痕炮孔见证七烈士抗日壮举

  南楼,是矗立在江门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的一座百年碉楼,挺拔的楼身却有清晰可见的炮孔和弹孔。

南楼纪念公园。
南楼纪念公园。

  “我记得丈夫的样子。”在距离南楼不远的江门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一位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婆婆吴东就,时常一个人坐在巷口,默默地注视着南楼,那里有她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1945年,21岁的吴东就通过媒人介绍,嫁进赤坎镇腾蛟村,和司徒耀结为夫妻。

  1945年7月16日,日军为了打通雷州半岛至广州的水上撤退路线,兵分三路直扑江门开平市赤坎镇,国民党军队闻风而逃,司徒氏四乡自卫队的勇士们凭据南楼抗击日军,击沉了三艘敌艇,溺毙日伪军百余人。17日晨,赤坎沦陷。司徒氏四乡自卫队却仍然据守南楼、北楼,以抗击沿潭江进犯的日军。

  3000多日军围住南楼,用炮轰,用枪打,足足围攻了10天。23日弹尽粮绝时,固守南楼的自卫队员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丙7名队员联名把遗书写成后,准备集体自杀殉国。但他们转念一想,还有枪弹,还有石灰、刺刀,不能便宜了日本人,能杀一个是一个,决定誓与南楼共存亡。南楼七壮士坚守南楼10天,共射杀了日军官兵16名。7月25日,灭绝人性的日军公然违反国际公约,用毒瓦斯炮弹炮轰南楼致使七壮士中毒昏迷被捕。日军对七壮士进行了公开的惨无人道的折磨,并将七壮士残忍杀害,抛尸于潭江河。

  司徒耀牺牲的时候,吴东就才二十岁出头。为照顾公婆,吴东就一直未改嫁。

  点评:“包括南楼七烈士抗战活动在内,五邑地区的战斗很多是以自卫队的形式打响,虽然参加者很多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们面对日本侵略者,能够慷慨赴难、保家卫国的背后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宣传、组织和发动。”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副教授吕伟英说,“江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突出特点就是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

  镬盖山六壮士: 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 与阵地共存亡

  上个周末,像往常一样,家住江门恩平市大田镇的吴雁池老伯伯再次来到镬盖山六壮士牺牲地遗址,向立在这里的遗址纪念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1949年7月8日,国民党600余人扫荡朗底,企图围歼在此活动的粤中纵队第二支队五团和独一团一部。粤中纵队五团红星连一排与当地区队30多名战士在排长、共产党员吴宽的带领下,奉命坚守镬盖山,抗击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掩护大部队撤出战斗,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为掩护战友撤退,吴宽带领战士关森(候补党员)、谭植、吴浓、关华、苏宙共六人,战至弹尽粮绝,被敌人重重包围。当敌人步步逼近时,他们用石头砸烂枪支,紧紧围拥在一起,同声高呼“为革命尽忠到底!”“中国共产党万岁!”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阵地共存亡。除关华负重伤获救外,其余5人壮烈牺牲。英雄的壮举,被人们誉为“镬盖山六壮士”。

  为了保护好当年解放军战斗、牺牲的地方,数十年来,吴伯和乡亲们一直自发到镬盖山六壮士战斗遗址和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恩平大田励英学校)做好清洁、看守等保护工作。“他们(革命先辈)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作出贡献,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吴伯说。

  点评: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黎秀敏说,抗日战争时期,北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流传着狼牙山五壮士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而镬盖山六壮士则是解放战争时期江门五邑地区视死如归的英雄群体。

  侨乡儿女:为革命理想献出年轻生命

  烈士英魂今安在,神州处处是丰碑。走进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内,雄伟庄严的烈士纪念碑令人肃然起敬。“每年清明期间,都会有各界人士前来这里缅怀烈士,向他们致敬。”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世纪80年代,一部红色电影《刑场上的婚礼》震撼了国人的心。电影讲述了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两个青年男女革命者,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不迫地英勇就义。在为党的事业献身的最后时刻,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将埋藏心底的爱情公之于众。他们就是广州起义行动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周文雍,受党的派遣、假扮夫妻协助周文雍的陈铁军。

  周文雍是江门开平人,陈铁军是江门台山人。1928年2月2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在狱中,周文雍写下了共产党人“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的诗作。

  和周文雍、陈铁军一样,出生于江门台山市都斛镇大纲村的革命烈士林基路,牺牲的时候也年仅27岁。1938年2月,林基路受党中央派遣前往新疆工作。林基路在新疆库车勤政俭朴,为群众修桥筑坝、整治风气、惩治恶霸,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却引起了军阀盛世才的不满。1943年9月,林基路与毛泽民、陈潭秋一起被盛世才杀害。

  点评: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副处长张丽红说:“在周文雍、陈铁军、林基路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和追求。”

  归国华侨:白色恐怖时期他把女儿发展成党员

  谢军威,曾任中共中区特委书记、粤中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粤中地委副书记、粤中专员公署专员谢创同志之子。

  位于江门开平市塘口镇以敬村委会庆民里的谢创故居里,谢军威向记者讲述父亲的一生经历。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期,谢创始终坚定不移地以共产党人的身份前赴后继,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

  谢创18岁赴美国,跟随父亲做生意,但他却志在革命。1935年谢创回国后,返回家乡开平,联系和组织各界进步青年,先后建立了“学联”“青联”等抗日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1937年成立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开展党的活动。抗日战争时期,谢创腾出祖屋——塘口镇以敬村中山楼作为开平党组织活动中心。当时,中山楼成了开展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每一次召开党务会议,谢创都调动家属出钱出力在中山楼做好后勤工作。“开会期间这里很多人,早上,我姐姐和我大妈就到赤坎买满一大箩菜挑回来,煮几桌饭菜。很多会议都在这里召开。”谢军威回忆说,“我姐姐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被我父亲发展成了中共党员。”谢军威说:“在那样的时期,共产党员是面临着危险的,更是一种意志的考验。”

  点评: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黎秀敏称,江门是中国的著名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港澳同胞有着爱国爱乡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身在海外的五邑籍侨胞有的奔走呐喊,慷慨解囊;有的舍家弃业,直接回国参战。谢创、南楼七壮士的领头人司徒煦都是回乡参加抗战的华侨代表。

  专家:让红色名片发射出新时代的光芒

党史专家高度评价江门红色文化名片。
党史专家高度评价江门红色文化名片。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馆馆员、历史学博士杨琪:江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涵盖的历史时期广,保护得也很好,对历史和人物挖掘深入、细致。重要的历史遗址、展览馆都有内容,有细节,有故事。希望通过此次红色文化活动,促进当地挖掘红色文化元素,活化红色文化资源,这在当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红色文化里面还要“见精神”。可以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播途径,让这些红色文化不仅能“看得到”“记得住”,还能“传得出”,扩大红色文化传播影响力。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副处长张丽红:从全省的范围来看,党的革命活动在江门开始得晚一些,在大革命时期并不突出。但是,由于位置的重要性,从抗战开始,江门在党史上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了。特别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江门是粤中区的政治中心,不少战役和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像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经中共中央批准,在粤中地区建立的一支党领导的抗日人民武装。他们的战斗范围就不局限于江门,而是辐射到粤西乃至广西等地。

  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副教授吕伟英:江门的红色文化名片有其共性,同时也拥有独特的个性。五邑地区的战斗很多是以自卫队的形式打响,有些归侨新婚燕尔也去参加战斗。他们在敌强我弱、被包围的情况下,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这样的英雄气概很难得,这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我认为党史工作就是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精神能够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

  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黎秀敏:近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很重视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拨出专款对一系列革命旧址等进行了保护与开发。党史部门对这些遗址进行重新布展、升级改造,使遗址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红色文化名片不单要弘扬革命精神,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惠及当地群众,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